星期三, 一月 31, 2007

洪波的离开

昨天晚上,看到刘韧写的《我认识的洪波》,很是纳闷,怎么平白无故品读或是回忆起洪波来了?有网友发问:“有什么情绪触动,忽然让刘老师回忆起来?”。是否将要发生什么?

今天早上就看到了洪波的《Time To Say Goodbye》,才知道他已经确认离开donews。当然作为局外人不知道其离开的缘由,这种离开不方便也没必要公开其中的理由,总之应该是“发生了什么”。离别常常是伤感的,或许有点无奈,也有点解脱的。不管怎么样,祝福洪波,祝福刘韧,祝福donews大家都能够很好。

在刘韧的《我认识的洪波》下面有很多网友的留言,看到有keso的回复,信以为真,之后发现出现了无数的keso或者“洪波”,致使我不敢相信哪个才是真正的洪波,或者洪波压根就没有留过言。不知道洪波看到了会是何种感受,或许也对这些已经有免疫力,因为这就是中国的互联网。

相信不少人和我类似,是在逐渐了解“对牛乱弹琴”之后才慢慢地了解“donews”的,从此也就喜欢上了这里,一开始很难相信donews就靠一两个人的弄起来的,但是让大家都喜欢这里的确是因为这里有许多真正投身互联网的,“信仰互联网”的一群人的努力。

我不认识洪波和刘韧,但是很久很来都在关注着他们和donews上很多人的文章。我觉得刘韧是个现实主义者,而洪波则是理想主义者,这么说并不是说会有什么冲突,而是这就往往决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彼此所做的事情,所走的路。大家都有信仰,信仰互联网并为之不懈地努力,然而洪波是理想者,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和互联网环境中,有太多不混帐但是又无法改变的东西。因为就有如他所说他的文章是情绪的抒发,而刘韧的文章中却很少有这么内容,除了去年的《骆新或许会断子绝孙》。理想者在现实中往往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很少人能够拥有一个能够躲避凡尘的不问世事纷扰的坚强的盔甲,离开漩涡,也许才是超脱。

就是不知道洪波的离开之后,还能不能在donews继续他犀利的奋战,“斗牛士”中少了这样的“斗士”的确是个很大的遗憾。

最后,Bless all.

星期日, 一月 28, 2007

上帝的咖啡

先读个故事吧:

一群事业有成的同学回去看望他们的大学老师,很快他们开始抱怨生
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老师去厨房为客人们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人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你们都只想要最好的,这很正常,这恰恰是你们的问题和压力所在。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你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咖啡,不是杯子,但你们有意识地去拿那些最好的杯子,随后开始打量其他人手上的杯子。想想吧:生活好比咖啡,工作、金钱和社会地位都只是杯子,只是生活的容器,而我们拥有的杯子既无法定义、也无法改变我们生活的质量。有时,由于我们只关心杯子,我们甚至不能够好好品尝上帝赐予我们的咖啡

上帝冲泡了咖啡,不是杯子。······享受你们的咖啡吧。

最快乐的人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一切,他们只是把一切当成最好。

简单地活着。仁慈地爱着。深深地关心着。友善地说话。

其他的,就留给上帝吧。
我时常纳闷,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快乐的机会,在生活中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累和疲倦。有时候把原因推给客观环境,抱怨自己没有生活在好的年代,这是最没有意义也是及其幼稚的。多数时候,还是很迷茫,感到前方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自己,也常常告诉自己要坚强,鼓起勇气,不远的前方就是那个山顶。可也害怕,害怕生活会磨去原本有的坚持和勇气,让自己变得庸碌,变得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我常常在想,忙碌的人们都在追逐的是什么?似乎大家什么都想拥有,不管它是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东西,想拥有只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那个东西“看起来”很“诱人”。所以我们很累,我们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还是只是因为“想拥有”,太多的包袱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我们懂得努力,却很难学会放弃。如果做个游戏,生命中你所拥有的东西都必须一件一件抛弃,你会以怎样的顺序来放弃?我猜想大家可以放弃所谓的事业、成功、财富、荣耀,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健康和亲情。原来生活进行下去的基本条件仅是那么的低,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包括我自己)终日疲惫,为了“美丽的咖啡杯”而不停地奔跑着,或许很多人真的还不知道要喝的咖啡是什么呢。

今天,LP给我发了一个链接,一看是“55bbs”的,特别不支持她沉迷于这个网站,但今天例外,我还完完整整地看完了这个帖子而且使我很震撼,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妇自行车度蜜月的故事,行程是:北京火车至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汽车至喀什,新疆喀什自行车至西藏拉萨,西藏拉萨自行车至尼泊尔,尼泊尔汽车返回西藏拉萨,拉萨火车至西安,西安火车至济南。五月五日从北京出发,七月十四日到达拉萨,八月三日到樟木,八月五日离开樟木骑往尼泊尔,八月七日到加都,八月二十一日离开加都,九月五日返回山东济南。(我觉得读者如果感兴趣一定要静下心来花一个小时来看这个帖子,值得)

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小小的梦想,或者不能称为“梦想”而仅是“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耻于把“想拥有一个呼啦圈”作为自己的梦想,难道现在“有理想”了? 我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南方,大家知道南方地形多山地丘陵而几乎没有平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是觉得南方成长的人缺乏“大气”,所以常常想着以后一定要去西北部的黄土高坡、戈壁、大漠走走,看那广阔的天际,看那血红的残阳,看那苍凉的大漠孤烟,体会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那种感觉会让人变得渺小,让嘈杂凡事变得虚无,让功名利禄变得淡漠,人在那里仅是一个纯粹的人,而没有身上的包袱和头上的冠冕,在大声呼叫之后不再有回音,大地依然静寂肃穆。让人觉得在如此博大的世界中,自己真的微弱不及一粒尘埃,能够活着也就是一种成功。

上述仅仅是我这样想像出来的,自此从来还没有机会(机会,是人创造出来的)去体验一下,有时候想,是不是就这么想着,想着,到了临死的那刻对子孙说:儿啊,你们替老子去圆这个梦吧。那可真的悲哀了。

我现在时常浮躁,不能心静。不能心静的时候是不能知道自己确却需要的是什么的。想想还不如让自己的思想简单,活着简单,才能好好品位这上帝赐予的“咖啡”。

家可真遥远

当然了,我说的是空间距离上的遥远。平时倒是也不会太大影响,仅是路途遥远回家不方便而已,只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突然的烦躁起来,不是说春节降至即将要回家,而是为如何才能顺利回家而烦恼。

每年这个时期都是票贩子的狂欢节,不管“有关部门”是否大张旗鼓装模作样地在打击票贩子。其实,在这样奇妙的环境下我倒是真的希望票贩子能够成为一个“产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去火车站几乎没有买着票的可能,如果票贩子有“门路”,被迫无奈下我还真希望能够从票贩子那里高价买到满意的票,至少比在火车站里经过数小时的站队之后来一句冷冰冰非常不耐烦的“没有票!”来得舒服。在火车站既要为无票而伤心焦急忧愁,又要面对售票员貌似训斥般答复,还要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含情脉脉地询问:“那您能不能再帮我查查***”,就是因为怕丫查都不查直接来一句“没票”。说到买票,让我想起了一个事情,去年春运我们的政府很是关心那些学生们回家问题,举起了“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的旗帜,让学生们心里好是暖和了一阵,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如此幸运,没票的怎么办?还是得去火车站“博票”,这时候售票员还是对可怜的孩子说,“没票”。“那有站票吗”?“学生票不卖站票”。“为什么?”。“规定了,不能让学生站着回家!”。一张火车票,小小的纸片,是回家的希望,而铁道部却常常又掐灭这种希望

学生还好,至少来说可以在学校订票,好不好倒别说,至少像上文所说的没有票的还是少数。现在据说农民工们的回乡待遇好多了,还有为农民工准备的返乡专列。而对于我们,只得想办法搜寻可爱的票贩子们了,去年这段时间,我找寻了无数的网站:水木酷讯火车票网...打了无数的“热线”电话,还是没有运气拿到那张小小的卡片,老天有眼最后还是拿到了除夕前一天的硬座票,经过26小时的“跋涉”之后也就是除夕夜的6点多,还在火车上晃荡。等我下火车之时,已经是万家焰火,喜气祥和。淋着南方冬季湿冷的毛毛细雨将近10点我才奔波到了家,父母很开心,我心里不知什么滋味,几许狼狈,几许心酸。在跟好朋友的交谈中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其实我们或许并不是很在意这些是否能够回去吃团圆饭,但是父母肯定会很伤心、很心疼孩子,觉得自己孩子在外一定吃了很多的苦”。让父母伤心,往往比自己伤心还难受。

又到了今年的这个时候,又患上了春节回家“恐惧症”。水木上有个人被逼急了开玩笑说:“我打算去假装上访,让家乡的警察叔叔们把我带回去”。有一个貌似华为员工的也发了《华为居然年30也要上班》,看来真是一个急晕了的人啊,忘了90%的人大年30还是要上班的。

平时来说,我是个不太想家的人。因为家所在福建西部的小农村的确没有什么值得我日思夜想的(你可以理解为我不爱家乡,但我的想法是我现在还没有能力),除了家里的父母和亲人,祈盼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平安”和“健康”是对父母最真切的祈祷,同时也是对你我和所有人的祝福。有人说,家是港湾,受伤的船只可以在这里安静地停靠。我觉得这又是何必呢?为什么要让港湾来承受船只的痛?家,应该是一个分享快乐的地方,即便没有快乐,也是亲情浓聚的地方。

到了这个时候,家显得那么近,即使不是刻意地想家,周围的一切都会告诉我们,家在等着你。想到了家,让我有了温暖;想到了回家,让我涌起了浮躁,家还是那么的遥远。

星期五, 一月 26, 2007

[依我看]本周的那些事

这回感觉Google是有点冤枉,但是大伙儿的求全责备还颇有道理,谁叫你是大公司?产品做得这么差也敢发布。不过我想Google从技术讲本身没错,错就错在把很多人平时偷偷摸摸做的事情明目张胆地显示了出来,秘密被公开的难免有些会恼羞成怒。
Google最近较少发布新的产品,倒是看到不少其产品的改进和完善。或许现在真正懂得哪些才是迫切需要做的了,还是好事。
一个地震把我们从陶醉在“世界是平的”的梦中震醒,看来世界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平”,还有崎岖而躁动的海底。断裂的光缆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不便,除了人祸还有来了这个漫长的天灾。
很幸运没有得到国宝的恩宠,不过看到别人的痛苦我也害怕得全身痉挛。病毒的肆虐引起了杀毒厂商的口水仗,“魔”没有抓到,“道”们倒是先打起来了,看来都是行走江湖的“道士”。 作为用户来讲,提高安全意识才是重要的,互联网就没有安全的地方,不要以为谁能够保护你。
终于把这个提上了日程,我们的网络文化建设得还是很不够,很不和谐。需要好好地“建设”和“管理”
我觉得这个专家是骗子,别有用心。听说网通还主动给我们512M ADSL免费升级到1M了,而且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中,成功得让我们丝毫感觉不到任何变化。洪波的《当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带宽》的畅想还很遥远。
中国移动又来体恤用户了,“中移动的任何一项收费方式的改变,最终受益的都将是手机用户”,但是,免费WAP呢?

星期二, 一月 23, 2007

中国移动携手结信网络推出智能化“无线音乐搜索引擎”!

转自移动搜索 真厉害![小虎的个人博客ZhenLiHai.com]

近日,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ChinaMobile)与 结信网络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Unison)正式签订协议,联合宣布将共同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无线音乐搜索"品牌。无线音乐搜索是指在全国范围内, 中国移动用户发送"歌手、歌曲名或音乐相关需求的短信"到"12530"即可,或者用手机登陆移动梦网的搜索框 也可进行音乐搜索和下载。

2006年,无线音乐已经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重要增值业务,用户的巨大需求使无线音乐搜索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中国移动集团将大力发展无线音乐市场,围绕手机终端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实现了随时随地使用中文自然语言表达和获得信息的功能。

通过协议,结信网络成为中国移动唯一的无线音乐搜索平台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移动独家无线音乐搜索合作运营商。结信网络将使用其核心产品M.I.N.E.系统实现智能化无线搜索,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更便捷、精准和人性化的无线搜索服务。

此前,双方已经在2005年至2006年通过区域试点合作的方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河南、四川、重庆 等地投入了本地无线音乐搜索试运行,取得很大成功,累计搜索用户量已达一定规模,2007年用户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操作简便、精准高效的智能化 无线搜索方式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手机终端用户,无线搜索将真正融入亿万人的生活。

【背景资料】

无线音乐

无线音乐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数字音乐服务,主要包括彩铃服务,手机铃声服务,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歌曲点播服务,MP3歌曲下载服务等。

目前,中国移动集团正在强力打造"中央音乐平台",此平台使得中国移动能够更集中、更规范地管理无线音乐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M.I.N.E.系统

M.I.N.E.(Mobile Intelligent Navigation Engine)移动智能导航系统是结信网络的核心产品,也是中国首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无线增值业务的智能化无线搜索平台,支持上下文和语义理解,结合 知识库和用户使用习惯等数据信息产生自然的应答语句,从本质上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让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用中文自然语言通过手机短信表达和获得需要的 信息。

【小虎备注】
"MINE'"名字的由来?
移动搜索区别于传统意义搜索引擎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户来源的个性化,移动搜索引擎可以通过手机号码甚至手机终端型号来确定用户的身份,从而可以实现个性化 的搜索结果,同时根据手机终端型号的不同来提供对应的搜索结果展现形式。当然,这个也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运营商可以向移动搜索引擎提供相应的手机号码及 UA。目前,免费wap上的搜索引擎目前还无法拿到用户的手机号码及手机型号。
MINE作为名词时有"丰富的资源、宝库"的含义,作为形容词或代词又有"我的"含义,恰恰能表示出我们移动搜索引擎的特征,同时,我们的移动搜索引擎的智能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常见的关键词搜索之外,移动用户输入句子,也能够得到准确的识别。

以下内容是电邮的签名:)
----------------------AD-------------------------
想随时随地更换彩铃?下载铃声吗?
发送歌手或歌曲名到12530即可!

搜乐--搜索音乐,搜索快乐!

星期一, 一月 22, 2007

因何而blog?

我时常在想,是什么触动我们在这里写下一些文字,又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了下来。

我并没有写私人日记的习惯,因此小时候非常头痛于老师的日记作业。当然,写blog和个人日记又是本质的不一样的。Blog生来就是为了与大家分享的,因此blogging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明知道所记下的文字将会展示给任何一个人,却在这里可以流露最真实的情绪。其实我还觉得这种感觉挺好,能够在跟自己聊天的同时也和大家分享自己所想。

然而,我又常常发现,大家更多时候是在不太开心的心情下才会在这里倾诉。比如,忧伤,感动,愤闷,无奈,烦恼,疲惫,迷茫,受伤的情景之下,往往我们会躲避人群,躲避喧嚣,来这里安静一下,总结总结。因此,经常看见朋友们的blog上分享的心情,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染我,让我由浮躁变为沉静,去想生活中真实存在但是又常常不愿想不愿面对的事情。不知道是谁的错,让我们在生活中并不能讲出最真的事情,能有这个地方让自己沉静(或者发泄?),还算是很不错的事情。

我甚至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请从他的博客开始。

下午,无意间找到了几个好朋友们的博客,小备离开天津去上海了,当然离别难免带来伤感。我也是一个害怕离别的人,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人性的软弱,老是让过去的事情和将要逝去的时光来占据现在的思绪,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无能为力。不过小备还好,到上海的公司中国总部,新的更高的起点,应该好好地祝福他一帆风顺。还上了夏的博客,看到他说“疲惫”,毕业这么长时间了,大家真的很少能够有时间好好地聊天,喝酒其实并不一定能够“交流”。说到疲惫,工作以来我也常常感觉疲惫,有时也是无奈。生活的现实不经意间就抹去了许多原本不愿放弃的激情,让很多坚持变成妥协。只是,我们始终不能也不敢放弃的还有信念。我想这才是会陪伴到终点的东西。

也许没必要去想为什么要在这里写下这些东西,也许本身这就是思绪流淌的痕迹。不管幼稚也好,肤浅也罢,甚至无聊,都让我们的时间在此刻下一个标记,让后来我们和他们来回味过去的这个标记。

也许和回答“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样没有意义的问题一样,问“因何而blog”也没有意义,blogging需要理由吗?需要吗?

星期日, 一月 21, 2007

web2.0理念就是不“和谐”的

多说无益,不想多说,却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下午胡言乱语说了我该如何面对“连接被重置”?其实想想,我们需要面对的还真不止“连接被重置”的问题,或许在某时会被“重置”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其他。因为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不“和谐”的事物出现,比如web2.0。因此,web2.0的理念还真就是不“和谐”。

谈论web2.0的话题已经很老生长谈了,我也没有什么新鲜想法可以分享。说到web2.0在我们的时代是“不和谐”的也有很多的朋友。在这里我也只是胡说我自己的想法,泄愤为先,讲理次之。

曾经天真的感到,web2.0时代将是互联网和老百姓自个儿的春天,在萌发某些想法都很奢侈的环境中,网民或许能够嗅到一些Free的气息,因为此时嘴巴才真正意义上地长在自己的身上,事实证明还是幼稚。连超级女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纳千千万万良莠不齐的不和谐的声音,实在是“Too Naive ”。

web2.0最精髓的就是每个人都能够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可怕”的,每个人的需求都是迥异的,有人为了知识,也有需要鸦片的。为了让我们都能够健康成长,不至于腐化变质,实在不能让我们盲目地自己选择,这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文明考虑,为社稷江山着想,所以我们应该开心地品尝大人们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和谐大餐,我们才能像花儿那样茁壮成长。

Wikepedia被和谐了,那是因为岂能随便让一个人就可以来撰写百科全书?那要我们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们何用?Technorati也被和谐了,那是因为那里太吵杂了,为了让我们能够耳目更清净,心更无杂尘,因此只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已足够,何需他求?

想来想去,web2.0还真是历史的倒行逆施,应该好好和谐一把。

该如何面对“连接被重置”?

不知道从什么 时候开始,登录许多网站的时候“连接被重置”,用Google搜索的时稍不留神就会被“和谐”一番。开始还误以为是网站本身的问题,现象越来越多了以后才逐渐了解,原来是有某些东西在作祟。

我选择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素质:忍受。因为这些事实是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但是作为凡人,忍受多少是有个度的,当无数次的恩宠积累下来终于还是会很忘恩负义地气急败坏大骂一通。实在不应该,而且还没有什么用,甚至会影响到“和谐”。

我时常在想,该如何来面对这种现象?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情?对于不能改变的这种现状,我该怎样继承“阿Q精神胜利法”来平衡自己心态。我是粗人,不生气、不恼火实在很难办到,不过想想这样又有何意义?为了“这个东西”而让自己的心情变糟实在不应该,况且它也实在不值得我们浪费任何形式的情绪。

在某种强大的机器面前,任何事物都显得何等的渺小,不是“价值”上的渺小,而是“力量”上的微不足道。Google来中国一年多了,大张旗鼓这么久对于这种现状还是无能为力。我开始不再幼稚得以“我不反对处理一些垃圾,可你为什么阻止有价值的事物”这种想法来责罪,因为“价值”这个东西,每个人的理念都会不一样,况且“和谐”才是其最终的目的。想必为了这么愿望,多少仁人志士一直以来都在赴汤蹈火,挥洒着汗水和热血投入在这个丰功伟业中,让我们祝福它。

星期六, 一月 20, 2007

Flash Player 9 For Linux 发布了

也许您会觉得为了一个新发行的Flash Player版本而在这里唠叨很没有意义,但是如果您曾在Linux使用Flash Player(基本都是内嵌于浏览器的使用方式),您就会感到高兴。这是因为新版本的修复了之前版本的许多问题,并且还宣称:“与前一代相比,Flash Player 9播放器的运行速度快了10倍,利用Adobe的Flex 2开发平台,Adobe 还允许程序员们编写便携式设备应用程序”。

或许Windows下的用户早已经使用上了Flash Player 9,至少也是8吧。但是linux下的版本从若干年前都是维持在7,而且还有许多的问题。

也许在几年前,大家对Flash的关注程度远没有现在的高,那时候Flash的主要还是作为丰富网页页面的元素而存在,因此并不是每人都会喜欢闪烁在页面花花绿绿的框框(虽然还有很多经典的Flash影片和小游戏,如小小的火柴人),但是其在网络应用的作用上来看,跟如今比还是差远了。

从Macromedia的Flash的ActionScript应用的逐渐普及开始,Flash 不仅仅只是用来展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实现交互的操作,通过ActionScript可以和后台程序进行交互,有时候甚至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了,还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全没有平台限制,“世界因此变平”了。大家通过国内外各个在线视频网站,如YouTube都是使用Flash Player来播放视频流的。这样,无论用户使用的是什么平台,都可以没有约束地观看视频,你要知道在Linux下安装和使用视频的播放器并不是很好搞的事情(我觉得mplayer是最不错的一个)。

以上所说的倒是Flash player 7 for linux就能使用,如果都能使用我还苦苦等待新版本干啥,就是还有些很不方便的地方。有使用Google Analytics的朋友可能知道,它也是使用Flash player来显示网站统计的数据和图表的,在linux下只能显示生成的图像并不能显示数据,感觉像在裸奔。我曾经给Google的Analytics组发过邮件提出了这种状况,当然我也并不能确定就是Flash player的原因,不过人家不搭理我,也只好作罢。

还有在访问Yobo友播(什么是Yobo友播?)的时候,根本不能使用任何功能。当时也向友播客服反映了这个状况,出于礼貌,还回复说正在作Firefox版的开发,呵呵,百姓就是这么好哄的。

新版本的Flash player安装了之后,以上的问题均消失了。在Yobo听歌的时候速度还很快(应该是友播本身的响应速度快)。当初还曾怀疑Adobe是不是放弃了对linux版本的更新,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等到了,而且是直接跳过8这个版本。

基于Flash player上的应用在如今的WEB开发中越来越多了,Flash player + Ajax带来的用户体验还是很不错的(体验Yobo试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许多全新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更快更方便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这才是真正技术的革命。

星期二, 一月 16, 2007

谷歌的歉意

Google的中文官方博客 在1月11日-13日莫名其妙地无法访问了,问题解决了之后呢,昨天在黑板报上向大家致歉

由于内部技术问题,过去的几天中 Google(谷歌)黑板报无法登录,我们对此深表歉意。Google(谷歌)黑板报的服务现已恢复,感谢大家的耐心期待。未来,我们会以更快的速度、更丰富的内容来更新 Google(谷歌)黑板报。
来自Google的道歉已经不止一次了,之前Blogger Buzz故障之后的也给大家致歉。看到这些“真诚”的歉意,让我想起来每次乘坐火车到北京的情况,从我南方的家坐火车来到北京是没有一次不晚点的,当然能做到每次晚点似乎还真不容易。这样,每次火车徐徐地驶进北京郊区的时候,列车员悦耳动听的声音就会在广播中响起:欢迎来到古老而文明的首都北京,北京是一座......,本次列车晚点**,我谨代表列车所有员工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当然了,人家晚点肯定也是有诸多的原因的,铁路被洪水冲垮,列车出现故障或者前方列车出现故障等等。然而这种歉意到底有没有意义?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来,是为了显得你更加的人性话,对用户更加的体贴?不过,这究竟有什么用?事实是,我晚点了。

Google使我们“晚点”或者根本“不让上车”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不管是GFW的原因还是别的),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最普通的用户越来越失望。

GMail时常出现“007”的错误,Google Pages自从“地震”之后直到最近才可以访问,Blogger间歇性罢工,还有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的“连接被重置”......还用再举例吗?

唐骏说他当初为了到Google中国掌门是因为Google在中国只作品牌而没有做品牌的市场推广和渠道,或许谷歌现在没有做的还更多。

Google的信仰或宗旨是“不作恶”,这句话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不过即便我们会一直相信Google能够不作恶,怕是怕,谷歌她什么都不作。

星期一, 一月 15, 2007

我们还能使用Google什么服务?

我越来越感觉自己是Google服务的过渡依赖者, 从搜索到GMail,GTalk,Orkut,Picasa,Notebook,Calendar等等,还有就是这个Blogger。Google的服务是很不错,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使用她的服务确是那么的难,我们还能使用Google的什么服务?

刚在Keepwalking的Blog上看到他刚发的文章《[杂谈碎说] 不建议使用的google服务》,首先提到的就是Google的Blogger,我虽然现在还在用,但是还是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我是很早之前就申请了Google的Blog服务,那时名字叫leeall.blogspot.com。之后不久,听说Blogger被封了,试了,果然。之后便更不再问津,今年8月份时候听说解封了,欣喜一下重试登录,但是密码找不回来了。无奈,只好再注册一个了,当初是beta-blogging之后选了一个更短的名字叫hislog。

Google的服务在中国有太多的尴尬和无奈,虽然基本都是因为受到GFW的“特别关照”,对于芸芸众生来说GFW是罄竹难书的,但是无奈的现实是我们使用不了这些服务了。我们是可以期待有那么一天现实可以好起来,不过中国的Google用户真的已经很受伤害了。在一次次的“连接被重置”之后,为了网络的生活还能够继续,很多人只好选择放弃,还要让无助的用户等到什么时候?

Google还没进入中国之前,一直在期待Google进入中国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很遗憾,现实再一次让用户失望了。善于公关的李开复在这上面做得实在不敢恭维,2006年的最后周韶宁黯然离开了,下一个会是谁?

其实,作为最终用户,我们倒是不必关心Google他们家由谁来掌门。我们需要的只是能够随时便捷地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服务而已,然而,如今这又是多么奢侈的想法。我们还能使用Google什么服务?

我注意到了keso博客上很多搜索链接现在使用的已经是Baidu了,不清楚为什么,难道这个“斗士”也放弃了?

Google的服务越来越多,我们能使用的却是越来越少。Google当家的老大们,难道就素手无策了?

星期六, 一月 13, 2007

80后,我会什么?

一个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的家伙在CSDN上发了一篇《80年代的兄弟,你会什么?》,如果在现实中有人说这些话,那明显就是找揍的。如果论坛里发这样的贴,就是口水贴,到最后大家都会淹没在无穷无尽的谩骂的口水战之中。如果在博客上发表这样的文章,嘿嘿,那将给其博客吸引来众多的眼球,这方面的鼻祖就是木子美宗师,现在木子美“从良”了,但是有无数的后继者前仆后继,打开新浪的博客首页就知道了。

看他的标题就知道,表面是在问,你们80后的孩子们会什么?其实是说你们这些毛头小子啥都不会,除了消耗社会的物质文明之外,一无是处。在这里我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辩解,因为他写这个文章也并不是要给80后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仅是要“刺一刺”大家,他爽够了之后躲在一旁偷笑,你们这帮人扯去吧。

很不幸,我出生在80后在开端,而不是出生在能够充分沐浴改革开发春风的新生代,亦不是出生更早成为现在社会主流精英族的“而立”一代们。感谢社会和政府含辛茹苦把我们塑造成了新中国历程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这一路来我们都有这样的美誉:“垮掉的一代”。我们何德何能?实在受宠若惊!

“名号”别人已经给了,我们总该有点表示吧。何以说是“垮掉的一代”?就是撑不起来呗,说白了就是我们的父母都是“刘备”们,而我们就是可爱的“阿斗”们。即便是“阿斗”,人家也是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我们呢?我们会什么?

问自己,我们会什么?

我们很有幸也很不幸地生存在中国这样“特殊”的时代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选择,同样我们上一代也无法选择。我们成长在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的潮流中,用余华的《兄弟》所说就是: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历史的车轮在这个时代里走得特别快,也特别的颠簸。当然,历史的车要驶向哪里,我们是没有办法主宰和决定的,因为我们不是司机,仅是颠簸在车上襁褓的娃娃而已。等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心爱的娃娃长成了畸形,抛弃和失望也随之而来,但是谁又知道,是颠簸让我变成了畸形。

这么说好像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谁都不敢承担责任的“历史的车轮”,这也未免太怨天尤人了。典型的“垮掉的一代”的写照:不能承担责任。

当然,最根源的责任还是在于我们自己,谁也没有办法为别人的人生承担责任,除了自己。所以,还是常常自省自身好一些。也别再去想我们是在历史的那一步出现精彩的“垮掉”一幕了,All has gone。即便我们如今仍然一无是处,别人所说的,什么都不会。没有关系,我们还有年轻这个资本,这个是可以自豪和显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利用的。

所以,还是别问我会什么了罢,即使什么都不会又怎样?我觉得那样很荣幸,因为我差得只剩下进步可做了。那么,还等什么?行动吧!

星期五, 一月 12, 2007

理想者俞敏洪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俞敏洪老师“远距离”“非亲密”“非接触”是在大学的时候“新东方”来学校的讲演。当时就挺喜欢这个家伙了,牛而且实在。

当时对“新东方”了解甚少,就知道她是一个四六级考试前的一个救命草,我自以为能够应对这些考试,因此对这些并不感冒,认为那只是自己不努力之后对自己的宽慰,并不觉得那些玩意儿能够“教育”人。

那个讲演第一个发言的好像是徐小平(记不请了,也许是别人),那之前也根本不鸟这些人,他们牛就牛,干我何事?不过后来的确被他的讲演给感染了,飞快的语速再加上幽默的风格让我感觉痛快淋漓,耳目一新,跟以前的那些屁话连篇的讲座比起来好玩多了。

再接下来上场的就是俞敏洪先生了,当时坐在靠后边,没能仔细品味这个著名“丑”男人的风范。和之前家伙截然相反,他说话语速很平缓,平实,讲了他从初中毕业到新东方的历程。讲了他的3次高考和他的拖拉机历史,的确,详知了他的经历后,以前老是抱怨自己不如意经历的自己啥话都羞于启齿了,深深折服于这个家伙。

从资质平凡的毛头小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别人认为基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就是他的巨大成就。理想,应该是支撑他的巨柱。当时他说要把“新东方”发展成为世界10名内的教育集团,还说,“即使让我去卖猪肉,我也能做全国第一的肉店”,当时除了觉得这家伙“口气狂妄”之外,的确也是很佩服的,因为,不得不服。

之后很少了解“新东方”的信息了,直到后来订阅了新浪上“徐小平”的博客后才又多了起来,徐小平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家伙,我现在还得感谢他赠送的他的博客书还有他的签名(据说签名的时候还带上香吻了),那本书集合和分类了他的博客的文章,挺不错,很合我的口味。当然了书中讲了新东方的一些事情,让我也渐渐对“新东方”了解多了起来,“新东方”不仅仅是外语考试前如何应付考试的“导师”了。 徐小平这个人滑头(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为头脑敏捷,思维活跃,能言善辩...),俞敏洪老实(当然,你也理解成为成熟稳重...(自己想)),所以“徐”经常拿“俞”开玩笑,倒也十分好玩。

去年9月份“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了,俞敏洪也一下子“发”了。可以“拿美帝国主义钱来教育社会主义的草”了,新东方和俞敏洪也一下子被推到了媒体的最前端。不过,从各方面看来,俞敏洪还是像以前那么的实在,越发地钦佩他了,觉得做大事的人就该像他那样。

今天在CSDN上看到一篇文章《俞敏洪:曾骑自行车跑遍北京去刷浆糊,贴广告》,让我想到了以上这些。他曾说过,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通过努力,他的理想正一步步地转化成了现实。这应该是一个理想者的幸运和完美归宿,因为只会做梦的“理想者”不是真的理想者。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很有味道:有人问俞敏洪:“你希望什么能重现?”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老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