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九月 13, 2007

GFW放假了?

还是喜欢这里

星期六, 九月 08, 2007

又换地了

Blogger长时间地被GFW和谐着,没办法,搬到了 Leeall.com

星期一, 六月 04, 2007

没有题目

也没有内容

星期五, 六月 01, 2007

信息未爆炸,我却要爆了

我在互联网上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两个来源:
一,通过Google Reader订阅的大量的Feeds,偶尔通过文章中的链接访问其他的站点;
二,通过水木社区,大部分时间我都在默默地潜水。

使用RSS Reader有很多的好处和便利的地方,这里就不再废话了。Google Reader是我最常用的在线rss阅读器,你可以看看我之前的介绍文章。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在体验信息快捷和精准之余,我渐渐地感觉到了一些让我郁闷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无论通过任何一个RSS阅读器都会造成的一个现象,就是阅读者对于某些的信息了解深度和对另外未涉足信息的浅度的差距越来越大。web2.0之后跟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web1.0网络中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类似超市的众多门户网站,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可能被强行注入某些信息,这就是门户的特征,可以大大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广度。但在web2.0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我们需要的信息来源(通过Feed),这样就提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精度。这种通过以喜好来决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就必然造成了我们对少数信息的大量获取和对大部分信息缺失,那些缺失的信息对于我们并不是没有意义,只是我们不喜欢而已。就好比饮食中的偏食,造成了我们自身所获得信息的不对称。有得必有失,在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还真是不容易保持自己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通过订阅信息来源(Feed)的不断增加,推送到我们面前的信息也逐渐地增长。虽然我们订阅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信息源将对我们有益,但是摆在面前的这些堆积如山的信息究竟对我们有没有价值?这个却是不能够肯定的,“有没有价值”是必须我们看了之后才知道的,“看”好(我说的“好”不是文章本身的好坏,而是对我们来说有没有价值)的文章需要时间,看不好的文章同样需要时间,只不过我们可能匆匆扫过而已。即使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匆匆扫过”,也是会让人崩溃的。

也许会说我们把它退订(Unsubscribe)吧,但是我又怕因为退订而错失这个信息源将来带给我的精彩内容。留着吧...除非到了我忍无可忍。

在使用RSS阅读器的时候肯定会碰到一些不是全文输出的Feed。究竟是全文还是摘要?决定权不在于读者而是作者或者某些BSP,对于作者和BSP都有充分的理由选择feed只输出摘要。但是对于阅读者来说,如果大量的feed都选择只输出摘要,那阅读器显然变得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通过摘要再访问作者的页面是对作者的“尊重”,我认为“尊重”的表现形式不止这一种。让阅读者能够最快地获取到信息,也是对阅读者的尊重。

排除去了上述的问题,剩下的应该就是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这同样也是非常庞大的数据集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此刻想要的信息,唯有一种方法:搜索。GMail也是因为其“Search, don’t Sort”的管理邮件的方式使查找信息变得极其容易。而我却不能在Google Reader上找到搜索的入口,经常为了查找一个之前看过的不错文章而变得精疲力尽,看着密密麻麻的信息,感觉信息未爆炸,我却要爆了。我们制造出了各式各样信息的海洋,却把自己淹没在其中。

去年开始非常火热的Twitter和近期在国内出现的饭否们,以一种很新颖的方式让我们体验网络,在Twitter兴起的时候,就有人讨论过这样的应用会不会造成众多的信息垃圾。我觉得,互联网本没有垃圾,不用的人多了,就变成了垃圾。既然人家通过回收废品都可以成为富豪,这些网络的“垃圾”,如果通过合理的方式组织,处理,挖掘,还是会出现有价值的东西的,只是前提是我们有这样的去处理。比如,twitter或者饭否,如果不能让用户对所发的信息的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到最后或许只会变成一个大水坑。

其实信息本身并没有“爆炸”,只不过我们的容量很小或者使用方式不合理,因此稍不留神就会被撑爆。

节日快乐

节日快乐!
送给各位适龄和超龄小朋友们。

星期三, 五月 30, 2007

王开源大概疯了

王开源进入到众多人的视野是因为其在4月份盖茨大叔在北大演讲时的抗议引起的,我不赞成他的行为,但是支持他的勇气和热情。之后再看到他在博客上的声明,我似乎更加感慨他的悲情和勇气,觉得此人行为我并不敢苟同,但是中国开源事业也许需要这样的精神。

如果一种精神过于极端,那其带来的效果也许并不是推动的作用。开源软件在于奉献,在于更多的人投入并且使用,这样开源软件才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动不动就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开源软件的“理论和实践”,以为因为“早晚”要“共产主义”,所以耽误之急先把软件“共产”了。

其实这种想法无非想多占点便宜,多用点免费的东西,这更盗版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冠冕堂皇了许多。其实跟无赖没有多少的区别,什么时候全世界都把“钱包”共产了才好。

今天,王开源在其《再致电脑爱好者的一封信》中再次发话了:

今天所谓貌似合理合法的商业软件,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践踏了他人知识产权而得以堂而皇之的,BASIC亦然、几年后的DOS亦然、Windows亦然、Excel亦然、Word亦然、IE亦然、MS SQL亦然。
我觉得,一个商业软件是否侵犯和践踏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是由法律来裁定,如果是的话也将由法律来制裁,而不是要挟人家要GPL。而且,每个人都有对自身劳动的价值进行分配的权利,开源软件是软件产业的一种,并不能希望或者要求别人一定就要选择这种模式。只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生产的效率,这就是一个好的软件。没有商业软件的软件产业,是多么可怕的,别老是盯着“在开源人的意识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是人的本性!”,开发人员也是人而不是机器,也要吃饭。
其自认为知识产权头号倡导者和维护者,实乃软件知识产权最大侵权者,今天这家公司依靠盗版的手段侵蚀了市场,高举着商业软件的道德大旗,年复一年地玩着商业软件的年金游戏,已经赚到老多老多钱了,他们还不知足吗?
说人家是“最大的侵权者”! 证据何在?
“这家公司依靠盗版侵蚀了市场”,乍一看还以为微软是卖盗版光碟的公司。
讲“商业道德”? 我觉得微软比很多无良企业还是好很多。
已经赚到老多老多钱了,他们还不知足吗?” 这么说,只有一个原因,王开源你嫉妒了。

“一个为自由和开源呐喊的人--王开源 ”。开源软件需要更多埋头做事的人,而不是成天摇旗呐喊吸引目光的人。

星期二, 五月 29, 2007

死了都要

最近《死了都要爱》很火,是因为这首歌的不同歌词修改版本。

最初是在和菜头博客上看到的这个《死了都不卖》:

把股票当成是投资才买来 一涨一跌都不会害怕掉下来 不理会大盘是看好或看坏 只要你翻倍我才卖
我不听别人安排 凭感觉就买入赚钱就会很愉快 享受现在别一套牢就怕受失败 许多奇迹中国股市永远存在
死了都不卖 不给我翻倍不痛快 我们散户只有这样才不被打败 死了都不卖 不涨到心慌不痛快 投资中国心永在  
就算深套也不卖 不等到暴涨不痛快 你会明白卖会责怪 心态会变坏 到顶部都不卖
做股民就要不摇摆 不怕套牢或摘牌 股票终究有未来
中国股市疯了,中国股民也疯了。那些已经进入股市或者跃跃欲试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些建议
挣容易的钱是大家都想的,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挣到。

贪婪,是七宗罪之一。

还有连岳博客上的《死了都要盖》:
死了都要盖
不金戈铁马不痛快
污染多深只有这样
才足够表白
死了都要盖
不熏到流泪不痛快
宇宙毁灭PX还在
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存在
一分一秒都熏到泪水掉下来
不理会百姓是看好或看坏
只要你勇敢请到厦门来
从来都是这样:即使决定是错误的,也是死了都要做;即使被指明是错误的,也是死了都狡辩;即使被证明错误的,也是死了都不认。

反对是没有用的,只要你不怕危险,多多益善。因为“帽子”是很容易扣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听说现在上升到了政治问题。有了这把利剑,任何影响“和谐”的人和事情都是纸老虎。
只是"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 Abraham Lincoln
Abraham Lincoln

这么多年后的现在,那些人的智商还是没有任何提高。

星期四, 五月 24, 2007

我的贫富观

说在前面:上周六我看了日本NHK拍摄的中国的纪录片《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 并把它转载到我的blog上,一直如鲠在喉想要写些什么但又每每“提笔忘言”,看到和菜头和王佩在博客上讲述了他们观看这个纪录片之后的感触, 觉得我或许也可以写点什么。 当然,我没能力从国家民族的大义出发去针砭时弊,我只能以我自己的肤浅的阅历谈谈我的胡乱想法。
首先声明,我是个根正苗红的穷人,因此只能站在穷人的视角和心态去看待“富”,也因为我是穷人, 来自农村,因此对贫的现象也很麻木,这也就是我在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并没有像很多朋友那样触动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不过,自己觉得知道的穷人和穷人的状况很多,但是还是惊叹现实中居然还有这么贫穷的人,我不知道这是现实的极端情况还是我的孤陋寡闻。

说说对“富”的看法。作为一个穷人,我自然相当地羡慕甚至有些嫉妒那些富人,只是还好我不会仇富。反而,我非常敬佩那些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奋斗而走向富的人,楷模就是李嘉诚先生。然而我也深深地明白光靠自身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努力仅是前提而已,除了努力还有很多现天后天的条件需要具备。既然能够成为“富人”,必然有很多过人之处,因此在看见有如纪录片中富豪的奢华生活并不会鄙夷或者仇视,他们有支配财富的权力,没有道理在上面横加道德的约束。但是,对于那些表面上是人民的公仆,背地是吮吸着纳税人钱财的贪官富豪们,我则是日日夜夜在问候他们的祖宗十八代的。很遗憾,目前中国还很多这样的“富豪”,而且还没有要减少的趋势。

说说对“贫”的看法。 都到了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的时候了,但是我丝毫没觉得现在的穷人比十年前少,我看到了却是除了收入不涨之外什么都涨的现状,你说是越来越穷还是越来越富。我看见过不少因为没钱治疗疾病而活活痛死的人,其中不全都是老人,疼到后来身体都蜷曲变了型。一纸空文的宪法中写道:人人平等。在这个连“生”的权利都不平等的世界里,还敢奢望“人人平等”?有的人生来就是公主,有的人生来就是奴隶,这在这个号称快要“共产”的社会里还是无比寻常。有的人生来就可以乘坐皇冠,可以出国假洋鬼子去;有些人生来就得捡煤渣,给富人的孩子擦皮鞋。很多时候,这是靠努力都无法改变的,我也曾想过,是否太消极厌世了?只是想来想去我都很无奈,这个社会好像只有我们的党才能有资格或者有“能力”去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其他的人要去改变, 是很危险的。

我老是觉得我自己太过“妇人之仁”,按理论家的说法是成不了大事业的那种。每次看见困苦的人都会很难受,每次看见无助和无奈的眼神都会使我的心情冷落到了极点。比如看见被城管流氓抓住的踩三轮车夫的恐惧和无助的眼神,比如看见路边卖简易商品的老人几近恳求的眼神,比如在火车站广场上看见坐卧旅客的茫然悲凉的眼神,这都是在我们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表相之下俯拾皆是的场景,或许这时候我们会有去改变这种现状的冲动,却发现我们其实什么都改变不了。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被宰割的“鱼肉”。

我们情感上自然会去同情或者可怜比我们更贫穷的人,但是我觉得还是尽量少“同情”和“可怜”别人,“同情”和“可怜”都是廉价的,都是站在优越者的角度俯瞰别人的。我们的快乐,很多时候或许来得没有比我们穷的简单,甚至有时候我们都会羡慕这种对待生活的豁达(还是阿Q?)。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穷人都“值得同情”,人为财死,鸟位食亡,穷人往往是最直接地追求利益,这也是动物的本能,在人身上演绎起来,同样也会有很多丑陋的事情,不过这比外表光鲜,里面藏污纳垢好很多。

贫穷和富裕,这是任何社会都会存在的现象。 我心目中好的社会并不是这个社会有多少榜上富豪,而是这个社会有更少的穷苦的人,也就是我并不认为一个拿了很多奥运金牌的国家的体育水平就一定很强这个道理。

我的“贫富观”,其实根本形成不了“观”,仅是我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罢了,并不认为能够改变什么,权且当发发牢骚罢了。

Why Use Gmail?

Gmail很长时间了,Gmail可以说是Google除了搜索之外最成功的产品了。在中国大陆,除了去年五六月份GMail疯狂抽风之外(这当然得感谢GFW),到目前为止都是很稳定,有时候给朋友推荐Gmail,答曰Gmail老是不稳定或者访问不了,服务太差。每次我都耐心的劝导他:第一,你说的不稳定不是因为Google不稳定, 第二,之前是间歇性可用,现在是极少不可用。

这段时间Gmail把它的附件上限提高到了20M,可以说消除了Gmail一直以来都深为人诟病的缺憾。Gmail的优点就不再赘述了,别人任何煽情的讲述都比不上自己亲身体验的感触。不能说谁都会喜欢Gmail,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尽相同,不过只要你去尝试,就有可能离不开它(好像毒品的广告啊)。

当然,Gmail还是有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它允许我用Gmail收取多个帐号的邮件,但是却不能为每个帐号设置不同的邮件签名,给Gmail Team发过邮件但是没人理,难道这是微不足道的需求? 我想还是会有人和我一样抱怨。

今天在Gmail的“What's new”上看见了一个好玩的视频:Gmail Theatre Why Use GmailGoogle 剧场:为何使用Gmail)。这是Google员工自己录制的一个情景剧,我听力很差,如果Yotube上的视频能够自动显示字幕就好了,英文也行啊,这或许是个很大的需求,特别在中国这样网民多,素质不高的环境。


星期一, 五月 21, 2007

用Twitter和“饭否”自言自语

一直在用Twitter,其实很长一段都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其中,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还是只是又一个炒作出来的web2.0概念?人是web所有应用的创造者,任何新东西都应该是能够解决我们现在存在的不足同时又能提高做事情效率,从而来提升我们自身的生活的质量。从BBS到WEB的论坛再到IM,还有后来的Blog和交友社区,直到现在的Twitter和“饭否”,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普通的用户也逐渐变成推动发展的主角。是用户,才使得现在的互联网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

我很早之前就申请了Twitter,但是直至我学会使用IM给其发消息之后才真正喜欢并且经常使用它,我丝毫不觉得只能web发消息的twitter会带来什么价值。不过有很长时间我还是不知道我该怎么玩,我实在不知道我应该把它当作“BBS”还是“Blog”,它是我私人的“领地”呢?还是公共交流畅谈的“工具”。如果说我想把他当作blog,但是只有140chars的文本限额显然只能够让我发表只言片语,这种blog用起来肯定是很不爽的。那把它当作bbs或者是聊天室?很快我就发现,如果我把它当作聊天室很快会被烦死,不断地有消息通过IM向我“提醒”过来,很多和我并不相关而且我未必会感兴趣话题向我袭来,因此显然不能把它当作一个聊天室看待。前两天看到keso提交的twitter消息:“用twitter进行私人聊天,可能会打扰更多不相干的人...我喜欢twitter,因为它是个发现有趣的事件和新奇想法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聊天室... 我所理解的twitter,简单说,就是个可以被别人看到的自言自语,这个性质让它变得有趣,而且新颖... 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聊天室,包括QQ群这样的群聊工具,但它们都不是twitter,twitter是个新东西,如果被用成了聊天室,就可惜了。当然twitter给了用户充分的权力去控制自己所能看到的信息”。

说实话,这些见解的确让我很长时间迷惑的事情显得明朗起来,Twitter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并不需要我们将它和现有或者以往的东西进行比较,其出现一定迎合独特的需求,一种我们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的东西,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需求,只要我们发现其中的独特新颖之处,肯定会喜欢这个东西。一直没有注意输入框上方的文字:“What you are doing?”用多了之后终于才发现这句话才是其本质所在(靠,是不是太笨了点?),Twitter让我们可以记下自己的点滴,而不仅仅是说话的冲动,每走一步就可以在这里留下一个脚印。但是我还觉得光是记下“What i am doing”还是不够,我们应该记下更多的“what i am thinking”,互联网贵在分享,把自己的点滴思想记下,好坏良莠供大家一起来探讨,同时使自己总结和提高,岂不妙哉?

最近我又喜欢使用手机给“饭否”发消息自言自语,这个功能恰好弥补了Twitter在中国的不足,使用手机在自己突然间想到什么的时候“饭否”一下,还是很新奇有趣。

星期日, 五月 20, 2007

我支持和菜头

和菜头因为翻译FeedBurner中文站点,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指责和批评,反而很少为其付出努力而表示支持和肯定的。我使用了一下FeedBurner的中文翻译版本,说实话的确很粗糙,但是我们应该给予的和和菜头应该得到都不是批评,即使大家不“肯定”,我们至少也应该“支持”。

在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乏叫嚣和喊口号的声音,缺的只是真正做事情的人。动动嘴皮子,发发牢骚,是最容易而又最没有意义的事情,世界从来都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因此在抱怨和菜头 “既没尊重过其他人,也没尊重过feedburner,更没尊重过自己” 的人,建议完全可以使用英文的版本,我觉得英文的原版肯定都比其他翻译语言的都好,因为很多词汇想要“信达雅”地翻译出来让诸位满意,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况且和菜头又不是专业的翻译,翻译的出发点只是爱好这个东西而已。如果抱怨的人还是想要使用中文的版本,那就请闭嘴,你需要做的不是“嚷嚷”,而是想办法如何出力把中文的版本变好,这才是体现你的价值的时候,你的价值是不会在“抱怨”的时候体现的。

其实,这次的中文翻译本来就很难做得令大家满意,这仅是个人的自愿和无偿性的劳动,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必定有限,既然是无偿的那必定是牺牲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来完成的,如果不是喜欢这个事情,是不大可能做得到的。不要以为别人花时间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或者吃饱了撑着。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开源软件,我最讨厌看到的是谁在抱怨(注意,是“抱怨”而不是“指出”)一个开源软件的不足和多长时间还没有更新新的版本。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做这些事情,一来是因为对事情本身的热爱,另一本着利已利人的态度在坚持着。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看着这个不爽,你完全可以找到让你爽的作为替代。

我想说的是大家有时候注意一下我们苛刻的嘴,有时候我们不费吹灰之力说出的话语,我们说完估计就忘记了,但对于当事人或许却是长久的影响。互联网不是几个公司几个人组成的,不都是嚷着web2.0好久了吗?网络的主角应该是我们广大的普通用户,既然我们都是“主角”了,为何不让这个身处的环境更加美好一些呢?

星期六, 五月 19, 2007

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

富人与农民工(上)


富人与农民工(下)

视频来源于SINA,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星期五, 五月 18, 2007

Google大变脸

Google在这两天众多新的产品的推出和已有产品的大规模更新,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可谓是一次巨大的变脸,一下子让人感觉还不大适应,Google步伐太快,我们追都追不上了,不光是对于用户,很多东西“百度们”也想都没想到过吧。

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新产品发布和产品的更新:

  1. Google Analytic的更新。这次更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功能和数据的表现方式都有非常大的改进。分析数据的图表更加清晰和一目了然,1 picture worth 1000 words。
  2. Google页面顶部左侧的导航和"more"菜单,这是我最不习惯的变化,愣是没有一个“My Accout”。好处是所有的Google服务都使用统一的导航菜单。不过,每个人常用的服务并不近相同,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自定义那就好了。
  3. Universal Search模式。Google在其搜索技术大会(Searchology)宣称启动通用搜索模式,今天“谷歌”推出了“生活搜索”,终于Google也挥舞着大旗进入到垂直搜索的激烈竞争中来,不知道一直专注于垂直搜索的类似酷讯等站点会有多少惧怕,毕竟谁都无法否认,的确“狼来了”。通过最近谷歌的表现,让我们感觉好像对它重新有了信心。
  4. Google Labs。Google Lab从来都不乏新奇的东西,试验性搜索(Experimental search)向我们展示很多新奇的搜索数据的方法,时间线视图:比如搜索“beijing”的TimeLine View,可以查看到北京按照时间线从1400至2050的搜索结果。键盘快捷键:(Google的产品的快捷键是我最喜欢的),你可以试试看,丢掉鼠标,让手不离开主键盘,效率会高得多。另外,还有左手搜索导航(没感觉有多大的区别啊,我不是左撇子),右手关联搜索导航(在页面右侧广告的位置出现相关搜索的推荐)。在Google Labs中还有新的Google Voice Local Search(语音搜索,如果你够有钱的话就拨打“1-800-466-4411”试试吧)等。
  5. 小玩意儿的更新:Blogger实现了我长时间以来一直期待的自动保存草稿的功能,这功能才是实惠的。Google PicasaWeb推出了Flash内嵌的功能,你可以把你在picasa上的照片缩略图展示在其他的页面(如blog)上,同时它还加大了每张图片的最大限额。
我现在慢慢觉得,Google好似一只大蜘蛛(spider,not spiderman),在慢慢地为大家散布好越来越多舒服的网,只要进入互联网,就极有可能陷身此网,它让我们乐在其中不知所以,对其视为圣者,且不知其会不会收网,何时收网...

星期四, 五月 17, 2007

收到Google2007开发者日邀请确认信

应该说这是迟来的确认信吧,很早之前已经发出了全部邀请,在网站开始通过注册发送邀请的时候它并没有给我邀请,或许人家看我提供的资料信息毫无出彩之处吧。不过我还是心有不甘,在网站上再一次登记了候补,没想到下午给我发来了确认信,运气好啊。

有个事情不知怎么回事,查看邮件的“to”和“cc”地址列表,都没有我的mail地址,何故?不会是Google Joke吧?

亲爱的参会嘉宾:

感谢您对Google的关爱,您的参会注册信息经过核实已被确认。现诚挚邀请您参加 Google 2007开发者日大会,我们期待着您的莅临。参会时请携带附件中的邀请确认
函(打印件即可)以及您的名片。请注意以下相关的参会信息,如有不明请登录: http://google.crad.com.cn

参会前我们还会再一次与您进行电话确认。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Google
(中国)公司

我没有名片,怎么办?难不成把我拒之门外?
看看开发者日的日程:

8:20

Registration (签到)

8:50 10:15

Keynote (主题演讲)

10:15 10:30

Break (休息)

分论坛

Workshop A: Integrate with and extend Google products

(Google 产品开发平台)

Workshop B: Linux and Open Source Linux 和开源

10:30 11:30

Google GeoAPI

Open Source in Google

Google的开源策略)

11:30 12:30

Lunch Break (午餐)

12:30 13:30

Panel discussion A

高峰论坛A

Panel discussion B

高峰论坛B

13:3013:45

Coffee Break (茶歇)

13:4514:45

Google Web Toolkit

Firefox development

Firefox应用开发)

14:4515:45

Google Data API

Python language

15:4516:45

Guice

Linux i18n and l10n programming

Linux国际化和本地化编程)

17:00—19:00

Wrap-up reception (鸡尾酒会)


还是有好多有意思的东西,我比较关注的:Google Web Tookit,Google Guice(号称比Spring快N倍啊,只是理念让我无法理解),Linux and OpenSource,OpenSource in Google。

星期二, 五月 15, 2007

又一道墙

本来听说要在今年的世界电信日(5月17日)才隆重上线的中国移动梦网针对免费WAP的跳转页面,今天已经偷偷探出了它的脑袋。今天我用手机(北京移动)访问无线音乐搜索WAP的时候,见到了传说已久的所谓的跳转页面:

尊敬的客户 您好
中国移动通信提醒您:您正在使用手机上网业务,若继续浏览网页,会产生GPRS流量费,具体资费标准请垂询10086热线或访问www.bj.chinamobile.com
=继续访问请点击=
http://211.137.86.73wap
在中国,当我们的老爷们面对他们不想看到的状况时候,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堵”,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类似GFW这样的东西,出现这样怪模怪样的东西的根源在于他们“害怕”,害怕失去手上的利益,因此拿着没有监督的权力去维护这种既得的利益。

在这样的环境下,占有权力的是不大可能放下家长的面孔和手法做事情。中国移动梦网搞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无线互联网受益几何?除了粗糙的铃声,情色的图片,还能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在Free WAP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刻,移动害怕了,大棒一个紧接着一个挥舞了下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你看这是猴子的屁股。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于免费WAP,而决不是移动梦网,只不过这动了移动的“奶酪”,移动当然很生气...

免费WAP的憧憬是多么的美好,然而现实中的前景却是如此的渺茫,这种跨栏跑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估计有人早已在前面偷偷笑了吧。

星期六, 五月 12, 2007

珍爱生活,远离网络

自认为自己从来不会对什么事物沉迷,这源自于我对任何东西都不会产生过度的喜好,这也造成了我不大会对什么事情产生巨大而持久的激情和冲动。不过有些事情是潜移默化的,这种过程造成的结果才是可怕,比如网络。

如今,经常被朋友们问起:平时闲暇时间都在做什么?我想都不用想:上网!即使想,我也找寻不到有其他的答案。慢慢地我逐渐感到越来越惶恐与不安,日复一日的生活是这样子的吗?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好久不曾上QQ了,今天登录了一下,没有几个在线好友,即使在线好友也是显得那么的陌生,陌生得连一句“最近好吗?”的问候语都说不出来。无聊中又随意查看了QQ的空间,好多朋友写了不少生活的感言,看着那些文字我感到是如此的陌生,俨然成了朋友们生活的局外人。

网络的伟大的之处在于让世界变小,让沟通和交流变得简单而且无处不在。而过度地依赖网络却让我的现实生活变成了孤岛,喜怒哀乐均来源于斯,把自己变成了躲在显示器前面的怪物。我不玩网络游戏,很少使用IM聊天,不喜欢SNS交友,基本不上门户站点,几乎所有的时间花在了阅读大量的订阅文章,搜寻更多更新更有意思的资讯或者在水木社区中潜水。

我现在变得不喜欢用电话和IM,而经常使用邮件交流,或者用twitter偶尔发一些牢骚。和朋友的交流少了,兴趣变少了,话语变少了,连身体也懒得动了。和女朋友一起出去溜湾比过节还少,和好朋友们聚会少之又少,不是因为忙,而是变懒变得自闭。经常在窗边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听着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很是羡慕阳光下的行人和树底下坐着瞌睡的老人,全然忘记了原来自己还有两条腿。

生活或许不应该仅是这样的,即使自身不能改变客观条件的情况下,自己还是能够改变自己。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让我想到了这些,我是应该出去走走了。

星期五, 五月 11, 2007

和谐无极限

刚刚还在感慨在使用Google搜索时候备受GFW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使臣民不受到不和谐事物的侵蚀,我们伟大的长城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我们不堪一击的身躯。如今,不再担心有孟姜女扮演怨妇的角色来哭垮豆腐渣长城,这个固若金汤的堡垒中,子孙万民皆可高枕而无忧了。

当然了,和谐的道路宛如再一次新时代的长征,道路曲折而又有几多艰难险阻。为了天朝的千秋万代,还是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需要一一地进行和谐,最终进入到我们的太平盛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上下而求索,不怕我们做不到,只怕大家想不到。

和谐的道路是没有极限的,我们已经一步一个脚印初步性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有如在大学期间一个可敬的党支部领导教导我们的那样:“在我们的党支部内不能有不一致的声音,不一致意见”。这是什么?这就是“和谐”最好的诠释。我们不需要去操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永恒的。我们需要做的仅是“异口同声”而已,其他的交给上帝。只有这样齐心协力,上帝才能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

当然了,这期间,所有不和谐的东西都是有如昙花一现的纸老虎。比如,人人都可以胡说八道的随意修改的维基,其间夹杂着有些良莠不齐的杂草,不符合我的模子的东西,我们必须把它拔掉,不然,还要我们的教科书和老先生们干嘛?再比如,人人都可以敲打些文字的博客,在我们的土壤上还是会有些异形的野草,这些博客是其滋长的沃土,对于这种事情我们相关部门会责令其立即拔掉野草,不行的话可以使长城让我们的大众和这些毒品隔离,不过一劳永逸的做法还是是直接端掉其滋长的土壤,我们可以断网,拔网线,断电,直接接管服务器,对待这些我们决不留情面。

如此,我们才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和谐的脚步无极限,前进的道路上吾愿以诸君相伴共勉。

无题

刚刚看了一篇关于慰安妇的文章,使我全身发凉。

这个问题本身是个历史问题,现在看来是个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太多的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去做。在这个虚伪,狭隘,盲目,肤浅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努力找到使自己内心安宁的地方,我始终认为这是做事情最原始最根本的出发点。

中国人热血沸腾很擅长,口诛笔伐很擅长,热切呼吁很擅长,强烈抗议和谴责和擅长,可到了需要我们付出的时候,“整个世界就清净了”。

我们往往指责别人而不从自身寻找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大部分时候,我们比日本右翼更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缺点,不足,过错,更可悲的事,还有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无比聪慧的,五千年的智慧经常在这里凝聚成了“精华”。

看到这里,你一定要看看下面的文章(未经许可,不能在此转载):

大牛无形的《转贴:关于慰安妇的两地书
原始文章:陈晓卿的《关于慰安妇的通信

星期四, 五月 10, 2007

Google产品的更新小结

Google近来的策略似乎从以前的疯狂推出新产品转到了逐渐完善产品上来了,从产品的功能到用户的使用体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不错的好事。

就我常用的产品而言,就有以下的东东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的,读者如有新的发现可以提出来:

  1. Goolge Reader。在没有List阅读视图的时候,使用起来的确是很不爽的,便捷性远不如netvibes。我曾是netvibes的忠实用户,转到Google Reader无非因为它是Google的产品,幸好它没有让我们失望。Google Reader的快捷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此外我最关注的是在于用户阅读的时候节约操作的时间和步骤(在没有List View的时候,我对于阅读的操作很是郁闷,极其的不方便)。还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分享文章可以有两种方式:Share和Email。Share是向公众共享,不直接而且效果并不一定很好。email发送邮件是一种快速而且直接的方式,只不过之前Google Reader的email模块就基本不可用。对于一个产品而言,有一个功能而这个功能不可用往往比没有这个功能更让人恼火。现在这个Email功能改善了,还可以直接从GMail的Contacts中查找补全adrress,很不错。
  2. Google Notebook。Google notebook发布的时候正好赶上Google频繁推出产品的时机,功能上基本上是不没有什么用途的。经过不断的改善,版面和操作越来越接近于Gmail的风格,这个为大家所熟悉而且易于使用的,另外,我更多使用的是其浏览器上的插件,在记下一些小的note的时候非常方便,这个插件最近也更新了,操作也更方便简易了一些。
  3. Google Analytics。这两天Google对其进行的较大的更新,据说不少功能还是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对于我来说,之前的功能我也很满足矣。新的功能以后慢慢尝试,对于专业的用户来说,带来的可能是不小的惊喜,有了更加多角度的统计和分析。
  4. Blogger。就是我在用的,只要它能够保证Blogger不被GFW永久性封死,我想我还是不会放弃使用的。利用Blogger作一些Google API的hack还是很简单很方便,而且你可以决定页面上任何元素的布局和排版,因此不会有像别的一些BSP那样有烦人的广告(关键它是不会给blogger带来任何价值)。
  5. Picasa web。好的网络相册的提供商应该不少。picasa web的容量也由原来的256M变成1G,而且picasa本身可以对图像进行非专业性的调整优化,像我这样对美工一窍不通的人有时也能玩得乐此不彼。
  6. Google Docs。最近Google对docs进行了较大的更新,使得我现在处理文档和表格基本都选择使用它,因为使用方便而且让你不拘泥空间在何地都能够使用。说个最近的事情:五一假期去了趟厦门,女朋友因为工作的事情需要整理文档并且发送邮件,虽然带了电脑但是酒店没有网络,因此只能去网吧,网吧又不让外带电脑接入网络,而且网吧机器又没有安装Office软件,在这个时候GMail+Google Docs轻松解决了问题。不知道能不能说:关键时刻,信赖“Google”。;)
其实,在说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还是隐隐担心,Google让我们很不自觉地渐渐严重依赖于它,万一有天它对用户作恶了,Google is also business。我们该怎么办?我不知道,估计肯定很郁闷。

但愿这个担心只是多余。

星期日, 四月 29, 2007

我要活这么长?

今天好多blog上流行了“算命”,不是算命先生,而是通过软件算你的命有多长。原以为只是游戏,看到“这是一项科学的,准确的,严肃的测试,而不是一种游戏”来了兴趣,认真完成了问卷,费了好半天的劲儿,在我越选越心虚的时候给我送来了答案。“我居然可以活到86岁”,有没有搞错?

有什么迹象可以推断出我能活这么长?如果真的能够苟延残喘这这么大的岁数,我得感谢上帝,感谢......

感谢我们的社会,它让我一直在期盼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美好,我不愿意在美好来临之前挂掉。在我over之前得逞没有?谁可以来告诉我?

感谢时间,它将在未来的时期里时刻和我如影随形,陪伴我同时也在强奸我,直到我挂掉的那一刻它才离我而去,它霸占了我一辈子。

感谢生活,感谢生活的酸甜苦辣咸。谢谢它在我的菜里偷偷搁下的芥末,在我的汤里偷偷洒下的酸醋。生活是像个不懂事的孩子,等我老了,它或许也不会长大。

感谢美丽和良知,它让我时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它可能是坚不可摧也可能是不堪一击,在没有受到攻击之前不要信誓旦旦。

感谢丑陋和罪恶,它让我由一张白壁变成一个随意涂鸦的黑板,当然没有事先问我愿不愿意。而我还有可能把涂鸦之后的黑板当作“成熟”的标志。

感谢欲望,它可能使我在漫长的奔跑路途中不至于退出或者使我直接退出。

感谢懦弱,它可能让我重拾勇气或者淹埋自己

感谢我自己,它是我永远甩不掉的负担。它时而羡谄我,时而诅咒我,时而怂恿我,时而阻碍我,又时而试图分裂我。而我尽力不为它所动,它是个坏人。

而我现在需要面对的是,要活这么长的时间,我该如何是好?

愿上帝保佑我。

星期五, 四月 27, 2007

Google AJAX Feed API入门

在写这篇blog的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原因是我自己本身是Google API的菜鸟,并且对AJAX
很不熟悉。怕写出来贻笑大方,这还其次,更担心的是扰乱读者的视听,误导大家。但是最
终还是决定写一下,目的一是自己总结一下并且请高手指教,另外如果万一有人能够在这里
获取到想要的东西,那就最好了。

废话不多说,开始吧。

咳...正题之前还是得罗嗦几句。在此API发布之前,用户想要在web页面上添加feed内容
并不是那么地容易,必须熟知Javascript和XML,有了 Google AJAX Feed API之后这
件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你所做的仅是完成如下的操作:

注册API的key。注册之后你将会看到类似这样的页面:
//这里的key就是你的feed对应的ke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google.com/jsapi?key=YOUR_KEY_HERE"></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加载Google API,名称是"feeds",API的版本是1(目前只有1)
google.load("feeds", "1");

//初始化操作
function initialize() {
//目前Google AJAX Feed API唯一的类,通过new新建一个Feed实例,该实例可以加载单一的feed,构造函数的参数是feed的URL
var feed = new google.feeds.Feed(" http://www.digg.com/rss/index.xml");
//设置取回的feed的entry的个数,简单地说是文章的篇数。默认值为4
feed.setNumEntries(12);

//从Google Server上把feed下载下来,并且在下载完成之后调用function(result)这个callbackFunction(回调函数)
feed.load(function(result) {
//如果下载操作成功的话,进行之后的操作
if (!result.error) {
//通过元素id定义一个container变量,注意feed是指后文body中元素的id
var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eed");
//开始迭代处理取回的entry, feed.entries的长度是之前设置的整数值,如果之前没有设置则默认为4
for (var i = 0; i < result.feed.entries.length; i++) {
//取得第i个entry实例
var entry = result.feed.entries [i];
//创建一个新的document的元素
var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为元素新增一个文本节点(createTextNode),节点的内容是entry的标题
div.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entry.title));
//把元素加入到container中,也就是加入到body中的对应id的元素里
container.appendChild(div);
}
}
});
}
google.setOnLoadCallback(initialize);

</script>
</head>
<body>
<!--这个就是上文说的 getElementById("feed") 的元素 -->
<div id="feed"></div>
</body>

或许现在你已经了解Feed API的大致的加载和工作原理,仔细想来也是很简单对不对?但是只是知道这些并不能不够的,至少来说上文只是把entry的标题列出来而已,而我们想要的肯定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在 API reference文档上了解更多的东西,比如我想把entrys显示成为链接列表(Thanks to Yezi),可以在feed加载之后这么做:
for (var i = 0; i < result.feed.entries.length; i++) {
            var entry =  result.feed.entries[i];
var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创建链接元素
var link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link.setAttribute("href",entry.link);
//把文章的时间显示出来
var date = new Date(entry.publishedDate);
var d = date.getDate();
var day = (d < 10) ? '0' + d : d;
var m = date.getMonth() + 1;
var month = (m < 10) ? '0' + m : m;
var yy = date.getYear ();
var year = (yy < 1000) ? yy + 1900 : yy;
link.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entry.title));

div.appendChild(link);
div.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 ( " -" + year+ "-"+ month + "-" + day));
container.appendChild(div);
}

Google AJAX Feed API加载使用很简单,剩下的job留给Javascript(废话,不然叫AJAX
Feed API),而我只是一个freshman on javascript。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请赐教。

星期四, 四月 26, 2007

又一个前仆后继的: myspace.cn

互联网永远存在梦想,传奇,奇迹。如Google,alibaba,Yotube...

互联网在中国又经常弥漫着淡淡的灰色,如eBay之中国,Yahoo之中国,Google之中国。这些在国外无限风光的巨人们,在中国每一步都步履蹒跚。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现在MySpace.cn来到了这片怪异的土地,她带给我们和这片土地给予她的将会是什么?

右图为MySpace上线前的截图,看来山姆大叔们并未放下高调的姿态:“中国领先的Web2.0网站”,我倒是宁愿看到“全球领先的Web2.0网站”,“全球领先”=“中国领先”?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并不一定。 还是人家真的很有信心“领先”于中国众多的“东施效颦”的Web n.0网站?但愿是后者。

很早之前互联网流行起“更懂”的口号,从百度的“更懂中文”到Sogou的“更懂网络”,谁还更懂中国的网民需要的是什么?在美国能够使年轻人疯狂的MySpace在中国能够吸引多少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MySpace.cn,你准备好了吗?

若干时间后,大家再来定论。

星期一, 四月 23, 2007

王开源的勇气和悲情

4月20日,王开源在比尔盖茨的北大演讲过程中冲上台进行了抗议之后,各大媒体对这件事情进行大量的报道。本人也瞎写了一点东西,凑凑热闹同时说说我的想法。当时在donews上爆出的CSDN前同事的披露:“他连Linux都不会装,他根本不懂技术,向来愿意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这次恐怕又是一次自我炒作吧”。这让我很失望,在这块时时上演着千奇百怪事情五颜六色的土壤上,大家都习以为常,只会说“又一个...”,所以这件事情我很自然地把它归在这个范围之内了。

在抗议之后的第二天,JavaEyeRibbin写了《声援王开源》:“......王开源先生在北京中关村是个历练多年的资深人士,从销售员、主管、创业,一直在IT界摸爬滚打,用他的话说:“几乎经历了中关村的整个兴衰和成长”。 2005年王开源先生任即时科研集团总裁助理;2006年加入CSDN,参与创建OSDN开源社区,并与北京大学、中国开源软件联盟合作,首次把“国际软 件自由日”引进中国。2007年王开源先生加盟全球最大的Linux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LPI(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之后CSDN孟岩写了《王开源有话要说》,看到的怎么都和前文中“CSDN的前同事”叙述的大不一样呢?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该相信谁了......在孟岩的Blog文章中看到了王开源在CSDN上的blog,文章并没有仔细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blog左侧的开源网站的列表,能够说明他是真的热爱并投入。

他的行为我是不支持的,我并不觉得他的这种行为会给中国开源软件事业的发展带来促进的动力,中国的开源软件任重而道远,光从SourceForge上的软件下载列表地址基本找不到大陆的下载镜像就可以感觉到,我们索取惯了,根本还没学会如何奉献。但是,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不管他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么做至少可以知道他投身于开源事业,想做一些事情,尽管做的事情没有被我们很多人支持,甚至是遭到了不少人的谩骂和侮辱。

刚才在他的blog上看到了他的声明,心里不是滋味。看到了王开源的无奈和悲情,看到了勇气在面对四面八方利益各不相同的压力之后的无奈,看到原始的热情遭遇冷嘲热讽被逼无奈之后的悲情。这个冷水,我也泼了一把。

他声明的第3点是:"三、 期望各类媒体工作者不要在未与当事人核实事件真相时就早下结论。"
期望是如此简单,殊不知这个江湖从来就没有这个规矩...

星期日, 四月 22, 2007

搞不懂的Donews

昨天在GG派上看到其之前的一篇文章,抱怨了Donews网站的一些东西,看了我心痒痒,也想把很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感觉说出来,发发牢骚。

Donews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这里有一大帮“信仰互联网”并且执着地投身中国互联网和软件事业的人们,在Donews上这些人能够不断探索并且能够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的思想。正是这些有着共同爱好和信仰的人让Donews在中国IT人的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每天我们可以在这里获取到新鲜的知识和见解,并且可以共享自己的想法。就像Donews的广告词一样:Donews,中国IT生活每一天。

但是Donews早已不是几年前的那个Donews,随着时间的推移,Donews变得让人越来越不解。也许,在商业范畴或者网站的运营中它有诸多的原因,但是作为我一个普通的还算忠实的用户来说,有些搞不懂了。
  1. Donews被千橡收购。这没有什么搞不懂的,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也真说不清楚。不过有了有钱的东家之后当然可以带来好处多多。有了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着手做以前没有足够钱的时候想做但是做不成的事情。但是,寄人篱下的感觉是什么滋味?或许只有刘韧自己知道。
  2. Keso辞去Donews总编。其实这个也没有什么搞不懂的,虽然这个事情和1.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地球不会因为Keso离开Donews而停止转动。keso还是会在donews上写博客,只不过文章少了点,篇幅短了点。表面上,这个世界看起来还是以前的那个世界。
  3. 到处是软文,广告贴,标题党。难道资本可以使一个网站变差?我开始不懂了。软文就不用说了,只要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软文。不过,我慢慢觉得donews首页看起来越来越像个“八卦”网站了,着实让人反胃。donews本来就是一个靠广大用户贡献内容聚合成的网站,因此用户发表的东西必定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是居心叵测,只是这都是用户的自由(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但是如果首页上出现的大多是些无聊的争议性的,标题耀眼文章空洞的,一眼就是广告的,那就和你donews有关系了。难道你们的编辑是从新浪过来的?
  4. donews的帐号系统。我现在完全搞不懂我应该用什么帐号来登录donews的五花八门的服务了。我没有mop帐号,也不想申请,但是总得让我的donews帐号在donews里面能做些事情吧?现在我经常在登录donews的子服务(inout,free等)的时候怀疑起我自己的人品和智商。我觉得最好的产品是用最简单的步骤完成最多的事情,所以,不要拿你的技术来检测我的智商。
  5. RSS强制不全文输出。为了提升网站的流量,这本身无可厚非,只是不知道donews考虑过订阅者的感受没有。只有标题的RSS我一般都会取消订阅的。(貌似现在这个不强制了?)
  6. IT装备。我想不出在首页占据很大版面的IT装备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难道是刘韧开创的广告新模式?
  7. 网站技术问题。拜托不要老是在访问博客的时候出现“数据库连接错误”等等问题。另外,不知道donews的技术和编辑或者老板们有多少使用的是Firefox,恳请donews为了使广大的firefox用户不至于看到惨不忍睹的页面身心受到更加的创伤着想,考虑考虑适配firefox吧。
虽然现在基本都是靠Google Reader获取绝大部分的信息,但是经常还是会上donews去看一看,但是常常还是会失望,如果这种感觉持续下去,或许也总有一天也会放弃。

星期六, 四月 21, 2007

搜狗文品指数

瞎逛中发现了Sogou做了个“搜狗文品指数”的玩意儿,我也娱乐一把:

把刚才发的文章《王开源和比尔盖茨》全部拷贝到Text框中,并且在昵称中输入:leeall。测评出来的结果是:


leeall,您的总体评价:

技术性极强的文字风格,缜密的 思维体现在字里行间;富含科技信息量的内容,充实易懂。架构清晰,逻辑性强,情节缜密,可读性强;文章内容丰富,观点翔实可圈可点;在用词范围方面可以着 重下功夫改进。情节缜密题材的小说值得尝试,将推理、悬念、历史的因素掺杂其中;同时也可以尝试杂文、评论等文体。行文时留心描写与情节结构的紧密配合, 必然会诞生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leeall,您的评测结果:

通过评测,您的文章与知名作家的相似度比较结果见下:

洪波
95%
哇,这么厉害!说实话,这文章是抄的吧?你可以直接去做枪手啦!
王安忆
15%
如果不是我们科学的分析结果,你没有发觉自己还有些许这位作家的风格吧^_^
张朝阳
5%
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实话说吧,这就是凑数的,呵呵......

看到“总体评价”让我爽了一大把,看到“与知名作家的相似度”,我无语...

星期五, 四月 20, 2007

王开源和比尔盖茨

今天比尔.盖茨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遭到了中国开源积极分子王洋(王开源)的抗议袭击,再一次让盖茨大叔的脸上泛起了尴尬的笑容,之后在donews上看见报道:王开源的CSDN同事:他连Linux都不会装 “他根本不懂技术,向来愿意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这次恐怕又是一次自我炒作吧”,如果这是真的,我的心简直是哇凉哇凉啊。

比尔.盖茨先生是我中学时代的偶像,那时对一切都还没有那么了解,简直就把他看做了神,当然那时之所以把他当“神”,只要还是因为他口袋里无以伦比的钞票。后来对慢慢地对他的经历和Microsoft有深一些的了解,越来越喜欢和敬佩这个人。再到后来他把他的主要时间经历放在慈善事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我就无比崇仰这个人了。

如果光看比尔.盖茨的理想,奋斗经历,我想绝大多数的IT er都会尊其为楷模,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他有哪些方面是不能获得我们去肯定的。谁也不能否认比尔盖茨和微软为全世界的信息化发展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不喜欢微软。我不喜欢Microsoft,并不能影响我尊敬比尔盖茨;我尊敬比尔盖茨,并不能消除我不喜欢Microsoft。我不喜欢Microsoft是因为它的霸道,商业来讲就是垄断,所以从很早以前我就开始尝试不使用Microsoft的产品,到现在为止,我计算机中除了MSN(gaim)所使用的协议是微软的,其他都和它无关了。我觉得这样总比使用着盗版的Windows嘴里骂着Microsoft好得多,Microsoft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说到开源的,不能不说到文章开始的事件主人翁了。我非常喜欢开源的软件,但是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人在这方面做的太少了,不是说“抗议”的少了,而是为开源事业所做的贡献太少了。这也使我非常理解国内这么猖獗的盗版现象,有多少软件从业者的电脑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破解,算号...等软件?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用盗版软件的人呼吁大家尊重知识产权,正儿八经在捍卫自己的商业“权利”,的确是很可笑的事情。

我不喜欢商业的软件(因为我是穷人),但我很理解。为什么微软不开放它的源代码?人家花了多少的时间和人才在努力做这件事情,通过这个获取回报,难道不能得到理解?所以,别抱怨微软的系统昂贵,你可以使用并且贡献开源软件。把软件做成开源,是软件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以发展很好,但是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以软件就应该是免费并且开源,开源的精髓不是“免费”,而是“开放”,共享和贡献。这都是在“Free”这个单词下蕴含的意思,但是大家往往都把眼光放在了“免费”上了。Google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免费的而且是我狂热喜欢的,Google也很支持开源软件的发展,但是你硬是要让Google开放它的搜索引擎算法,它做得到吗?

这次的“抗议”活动还声称“盖茨”在中国被抗议的太少,开源软件事业如说光靠抗议商业软件就能够发展起来,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微软了。我非常尊敬开源组织在开源软件的发展中所做的贡献,但是如果成天就搞这些“抗议”活动,还不如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别处呢。

AutoRoll on blog

今天下午在洪波的blog上看见一个新鲜的玩意儿,显示在他页面上的是blogroll。上面列出的是一些blog的地址。

看到这个我很自然地想到了donews的inout,曾经有段时间大陆的很多blog上都显示了inout,这是一个blog联合的很好的方式,省去了以往很麻烦的相互“交换链接”的过程,这样做目的无非就是想增加blog的访问量,blog和门户有很大的不一样,绝大部分的blog都隐藏互联网世界的各个狭小的角落里,大部分时间根本就不为人所知,更别谈什么P/V这些东西了。当然,像sina那样的打着web3.0的旗号用web1.0的方式做着web2.0的事情的除外。通过donews的inout,blog之间很容易就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但是,有些问题就来了,和我建立联系的blog并不一定在blog的性质上有多少关联。有些人也就在这上面做起的免费的广告,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这是相互的事情。但是用户在访问blog的时候,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别扭的,所以,inout也就慢慢地不那么火热了。

当然,blog之间相互联系的widget还是很多的。比如mybloglog,不过它和inout还是完全不一样的,mybloglog是bloggers在mybloglog网站上建立了关系,通过bloggers的相互访问blog得到体现。最直接的就是,我对谁访问了我的blog一目了然,并且可以通过mybloglog和其他bloggers之间建立contact或者friend等关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里能够聚在一起的bloggers或者相互访问blog的人大都有比较相近的喜好,习惯(在互联网上)等。不过这些都是在bloggers主动建立关联的前提下发生的,有没有自动的?AutoRoll

还是看它自己怎么说吧:AutoRoll is a blog widget that displays links to blogs that your readers should like. Based on each unique reader's affinity for each specific blog, the Criteo Recommendation Engine will compute on a real-time basis the relative affinity of all blogs, and it automatically displays the Top 10 unique links on each blog.

通过AutoRoll可以了解blog的读者的状况,我不知道它的Criteo Recommendation Engine是如何工作的,不过就有如它说的那样通过blog之间的相互访问浏览操作建立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我认为将会是更加的“物以类聚”。这个和《长尾理论》中时常提到的Amazon的例子很相似,比如买这本书的人还喜欢....,查看这个商品的人还查看了....。web2.0就应该是这样,让用户的观念的表达,使用行为习惯更加随意和个性化,在通过分析得出用户的趋势,也许,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星期二, 四月 17, 2007

添加了两个widget


Yobo 的Blog Widget。Linux+Firefox下找在线听歌的网站很不容易,Yobo是我发现一个在线听歌最好的网站。

  • 对Firefox的支持很好,不像有些网站用firefox打开简直就惨不忍睹。
  • 用FlashPlayer当作音乐的播放器,不像大部分网站每次打开的时候都提示我下载Media player或者realplay。Flashplayer没有平台插件的限制(虽然Flashplayer也是浏览器的一个插件)。
  • 在线听歌最关注的还是听歌的速度和能够试听的歌曲的数量和质量。虽然友播现在偶尔也抽风,但大部分时候速度还是很流畅的。
  • 感觉花了很多心思去做了。虽然她的DNA我还是将信将疑,但是她推荐的歌还是不错的。又可以把喜欢的歌加入音乐盒。
  • 说着说着我都害怕会写成了软文,不说了。如果你喜欢听音乐,不妨试试yobo,会有收获。如果你想把喜欢的歌曲变成你的手机彩铃,很简单,只要发送歌曲名字到12530,一分钟之内搞定。

TwitterBadges。如果你还不知道Twitter是什么东西?请看看《Playing in Twitter》,twitter不是BBS,不是blog,也不是IM,不太像SNS,但是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似乎又有相似之处,之所以特别就在于此。是一个可以和朋友交谈,可以认识陌生人,可以自言自语,又可以告诉别人“what am i doing”的玩意儿...

星期日, 四月 15, 2007

Google Reader热键

跟GMail一样,Google Reader也有热键(hotkey)可以使用,热键使得很多操作变得简单快捷。我常用GMail的快捷键,也发现GReader中有不少可以无意中发现的热键。因此在Google Reader的帮助信息中找到了相关的FAQ信息,好像还没有中文的翻译,因此在这里简要的翻译一下,英文很差翻译不确切之处请指出。

原文地址:http://www.google.com/help/reader/faq.html(熟悉英文的朋友就别看我蹩脚的翻译吧;))

5. Google Reader有没有什么热键?

使用Google Reader,热键可以使你的手不必在鼠标和键盘之间来回地移动以节省你的时间,从而快速地查看文章列表。这里是Google Reader的快捷键:

j/k下/上 移动条目(文章)在列表中选择“下一个/上一个”条目()
space/shift-space下/上翻页
在“下一页/前一页”间移动
n/p下/上浏览在列表视图中,在不打开文章的情况下上下选择
o打开/关闭条目
在列表视图中,展开或者闭合你选中的条目
enter打开/关闭条目在列表视图中,展开或者闭合你选中的条目
s为文章做“星”标记
为选中的条目做“星”标记
shift-s为文章做“共享”标记为选中的条目做“共享”标记
m标记为已读/未读
为选中的条目做“已读”的状态的切换
t为条目打标签
打开选中条目的标记域
v查看原文在新窗口中打开原始文章
shift-a把所有文章标记为“已读”把当前查看的所有条目标记为“已读”
1展开视图以展开的视图显示订阅的条目
2列表视图
以列表的视图显示订阅的条目
r刷新
刷新导航栏中的未读计数
shift-n/p下/上 导航(navigation)在导航栏中选择下/上一个 订阅或者目录
shift-x展开/闭合 导航在导航栏中打开/闭合一个选中的目录
shift-o打开订阅导航在导航栏中打开当前选中的条目
gh到主页面
Google Reader的主页面(HomePage)
ga到“所有条目”到“所有条目”"All items"视图
gs到“共享”条目到“共享条目”"Starred items"视图
gt到“标签”编辑页面
允许你导航并输入一个标签名[进行搜索]
gu到“订阅”列表
允许你导航并输入一个订阅[进行搜索]
u进入“全屏”模式
隐藏或者显示订阅列表
?热键帮助显示所有Google Reader快捷键的快速指南

星期四, 四月 12, 2007

Playing in Twitter

说起来很土,几个月前已经知道有Twitter这个网站,注册了之后却不知道怎么“玩”,倒腾了一会儿之后就悻悻离开了。直到今天才弄清楚如何从GTalk中给Twitter发消息,之前还误以为Gtalk好友中的twitter@twitter.com只是IM的一个聊天机器人而已。

我很难给Twitter下定义,说明她是怎样的一个东西。 看看人家怎么说自己的:Twitter is a community of friends and strang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sending updates about moments in their lives. Friends near or far can use Twitter to remain somewhat close while far away. 不管怎么说是一个community,让大家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方式进行交流。尤其是Web和IM结合起来,既能够使用web方式来实现SNS的功能,认识更多新的朋友,又可以使用IM来传递更加即时的消息。不是Blog,不是IM,应该说可以把这些元素集合起来的社区,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正如太妃糖憂鬱狂歡節│Carol's Carniva我不在blogging就在twittering中写道:“最近是毫不客氣地沉淪在Twitter之中了。 寫Blog所需的時間太長,而我有限的時間太零碎,Twitter所限制的140字,恰好讓我隨手隨想隨時隨地自言自語。 本來真的只是喃喃自語。後知後覺地發現了chat功能,欲罷不能,結果結交了一大堆大陸朋友” 。我也一样,平时很想多写点blog,但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又进入了“提笔忘字”的境地,每每懊恼不已。twitter就可以让你有机会在片刻的时间里把一瞬间思想的跳跃写下来,“喃喃自语”也好,“好友聊天”也好,既自娱又分享何乐不为之?

为什么我说"playing in twitter",是有些好玩的事情。在Twitter的Badges的标题是:what i am doing now。比如:“thecarol 昨天沒注意到手機沒電,媽媽打電話找不到我。今天聯絡上時她說:她本來想上網找我可能比較快。我回答,沒錯,可以email或是twitter....”,另有人说:我要去哪哪哪取票去了。过了一会儿说回来了。

下回我该这么twitter一下:我在方便呢!~

星期五, 四月 06, 2007

累,从何而来?

经常和好朋友们在邮件中分享一些事物和讨论一些想法,我和喜欢这种做法,比IM群中的七嘴八舌好,经常能分享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经常谈到的就是对工作,对生活,对未来的想法。虽然难免有些抱怨,但是能够静下心来想并且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想想,比怨天尤人好得多。大家说到的不少还是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感受到“累”了。其实这倒未必是坏事,获取经历了多少的辛苦的历程之后,回过头来看很多事,也许会豁然开朗。

这里贴出一些内容,大家也一起想想:
A: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别人活的那么轻松,我们却活的这么累?每天拼死拼活的,人家到处玩,好像终日不用挣钱似的
Leeall:
呵呵,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大部分人都活的不轻松,有一些也只是表面吧,也许有小部分确实活的
很好,要不心态很好,要不已经积累(家庭或个人)到了某个地步吧。反正我们还差的很远,没钱,也没什么本事,只能卖苦力。我们现在只能是被剥削的阶段,最累拿的最少。目前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慢慢的积累,希望能越来越好。
Leeall:
我不同意,生活得"好"与"不好"跟这些物质没有直接联系,跟心态和对生活的看法不同相关。--也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
我们活得累说明我们有太多的欲望(不是不好,很好),一个瞎掰的故事:
有人问美国的总统,你累不累?Mr.President就说,人们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我们都像背着篓子走在海边捡石子的人,把一路捡来的石子都放在了篓里,所以,越来越累。
因为期望高,担负重,所以才累。
为什么佛教中的得道高僧能够能够表现得比较豁达,因为他们懂得放弃,又有一个瞎掰的故事:
有一个老僧人给其养的狗起名叫"放下",每天晚上喂狗的时候都叫"放下",有人不解,他就说,我表面是叫狗,其实是告诫我自己一定要放下,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有什么不能放下的?
C:
有一定道理吧,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活法,我们现在的欲望很简单也很难,有点钱买套房。就够累的了,现在我们不大可能把这个欲望放下。
过了这个阶段,也许是有个公司,有更大房子,也许还有其他****欲望牵引着我们走,也许是实现了某个欲望,没有新的欲望的那一片刻的轻松?
"幸福感是现实和期望的差!"我赞同,但是很难做到。总是时不时的定个目标追求一下………
说不清,也许就是一个博弈,和囚徒困境一样,知道怎样做最好,却做出相反的决定……
A:
如果没有了这些欲望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活下去的必要。
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可以支持我走下去的话:就是对未来的欲望。
总是听到身边的人说,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说的多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不开心!这种不开心不是说整天板着脸,不是说没有平时的小开心,而是一种积存内心的不开心,喜欢谈将来,不喜欢谈现在。我就是这种。
没有真正的剖析过自己,静下心来才惊讶的发现自己是"问题青年"
是不是太过浮躁了?什么是浮躁?看过很多朋友写的博客,有些人就字里行间透露着轻松,透露出幸福,写一个简单的菜做法里面都透露着开心,反过来,好像太多的沉重。。。。什么努力啊。。。奋斗啊。好像是羡慕着什么,或者炫耀着什么。都不知道开心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身边的人都跟着自己变得不怎么快乐。真的很迷惘,或者说那些石子如何不捡起来?那个僧人的故事你好像没讲完,记得以前看过,是僧人也没放下。
难道真正的幸福就真是"去街上看看不属于自己的美女,去银行看看不属于自己的钱,去车展看看不属于自己的车,然后去街上找个乞丐,告诉乞丐:这些你也没有。"这才幸福?这算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吗?我是不知道。
我非常喜欢听朋友们所说的话,道理虽非至清至纯,却是对生活真实真切的想法。我时常感觉到莫名的疲惫,自己也认为其实快乐的源泉很简单,是自己想要的太多(多吗?)了。然而如果没有了欲望之后,这生活会有多么的可怕?

(Thanks to A: ZHOU, C:YE)

星期四, 三月 15, 2007

Gtalk in Blogger

Google把Gtalk的插件做到了Blogger上,挺好玩的,看看截图:
你感兴趣可以到这里将该小工具添加到您的页面中

星期一, 三月 05, 2007

过年,家

好久没有更新,连我自己都感觉到自己快要消失了。

春节假期结束一个多星期了,时常感觉想写点什么,却总是感觉到疲倦,什么都不想去想,不想去做。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不知道为什么。

每年过年,心中涌起的不仅仅只是对家的思念,在外的孩子特别是没钱的孩子回趟家还真是不容易,用个“折腾”的词来形容实不为过。即便如此,过年还是从来没有想过不过家,因为父母还在家里,用他们的话说是“风筝的线还在家里”,没有了线,也没有了我。

牵挂的是父母和家人,然而没有一次回家可以让自己打心里开心的。看到日益苍老的父母,不甚顺利的生活,心中常泛起愧疚很心疼却又无能为力。岁月如飞刀,谁又能阻止年老的步伐?而我现在也渐渐明白生活的不容易,事不亲为不知难,虽然父母从来没有在我们孩子面前表现出有多难,但是现在有时也能读懂父母脸上的一丝皱纹。

在家里呆了十天,和父母真正交流的机会却是很少。父母也只是偶尔问起外面的状况,我也只是大概说了一下。有趣的是父母现在已经催促弟弟赶紧找女朋友了,今年年底没有完成找女朋友的任务,他们就要动手叫人帮忙介绍了。我也努力地说没有必要非得逼迫这么早,还是随他的愿。但是父母却是表现得很急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的,父母老了吗?

父亲戒了好几年的烟现在又抽上了,我很生气,在家的时候嬉皮笑脸说了几次没用,昨晚元宵的时候打电话给他,比较严肃地说了他,本来想说一些更严重的话,听到电话那头的老爸有点像犯了错误的孩子,突然感觉心疼也说不出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老爸又抽起来,但是我会一直反对直至他戒掉为止的。

在假期里还给妈妈买了一份保险,虽然还是爸爸掏的钱,但是以后这个费用会由我来承担。奶奶之前的去世让我明白了世上很多事情面前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比如时间,疾病等等,父母的健康对儿女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现在没有办法给予更多,只能做些能做的并且祈求父母家人都能够健康开心。

每次离家难免有些伤感,这次也不例外,然而却不敢流露。只能在心里祝愿我的父母和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健康,平安。

回到北京了,一切依旧,心却迟迟还没收回,因为还留有家的烙印。

星期四, 二月 08, 2007

更换模版了

今天把模版更换成3列的版式了,不知道大家看着有没有好看一些,如果您有什么建议,请留言或者给我电邮,非常感谢。

能使用这个模板首先得感谢这个模板的贡献者:Google | Blogger [八卦新闻]的作者,同时还要感谢众多在互联网上分享blogger使用经验和探讨blogger优化技术的朋友们。

我不懂美术,因此对于美的感受度极差,因此也恳请好心的朋友能够指出不好的地方,使之能够继续改进。

我想更换模版的目的是想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能够在这里更方便地找到信息,分享信息。这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不过这个过程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如果您对这个模板感兴趣或者想研究一下,您可以到 [八卦新闻]上下载,我的这个模板对其进行了一些皮毛的修改,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也很乐意分享。

Enjoy!

星期二, 二月 06, 2007

别给我来target="_blank"

中国的互联网有两个重要的特色,第一是各大大小小的网站页面上随处漂浮着图片或者Flash的广告,稍有有点“良心”的会有小小的“X”按钮让你可以关闭。有些则直接满屏地覆盖,花花绿绿地闪耀,用户只能等或者关掉页面,而不能查看或者点击需要的内容。这时候大部分的用户还是会无奈和耐心的等待,等丫这个视觉强奸爽完了之后,我们才能够做自己的事情,这时候都会在心里狠狠地骂一句。

还有一个和国外网站很不同的特色就是,国内的网站很常也很擅长使用html链接的target="_blank"属性,访问一个没有什么内容的网站稍不留神就会霸占整个浏览器的tab(我使用Firefox),使得大部分的时候就是花在关闭页面上。网站设计者们似乎都有这么一个癖好:能够在用户打开的无数个不必要的页面中得到巨大的满足感,好像真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好像网站的价值就那么实现了,其实在后面时刻查询着他的P/V呢。

我很恼火这些滥用_blank的网站,或许人家可以说:有本事你丫别来啊。相信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流氓少了些,现在都披上帝的衣裳,乐此不彼开口闭口用户体验啥的,好像这么忽悠真能把用户的“体验”提升上去似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产品设计者嘴里谈的用户体验仅是设计者自身的喜好而已,真能体现大部分用户的想法和使用习惯?我觉得未必。并不是所有举着“提升用户体验”大旗的人都认真地分析了用户的行为,仅是这么说显得很“酷”而已,所以,我也很反感开口闭口用户体验的人。

当然,用户去访问一个网站必定表明这个站点有用户需要的信息,但这并不代表网站可以肆意强奸用户的视听了,难道非得逼我我咬咬牙,TMD以后不来了。谈到用户体验,我觉得很多人把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了,这种事情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研究研究”出来的,也不是搞个不名根本文卷调查得来的。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懒得去问:用户最需要的是什么?

星期日, 二月 04, 2007

浪漫的年代

我时常流露出对现状不满,用流行的话说,的确是很“愤青”的。

狄更斯在《双城记》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 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 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因为实在不知道我现生存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她在我的眼里通常都是灰色的,不过我又一直苟存着“世界是美的”的理念,生存在一个矛盾之中。我坚信很多东西,同时又无比地怀疑她,给我带来了困惑,使我产生了迷茫。

其实,确切地说我应该是一个逃避世界的人。我无比怀念着过去,同时憧憬着未来,浑然不觉现在的存在,因此周而复始地陷入一种悲剧似的不停歇的状态。这样的“美好”只存在于过去和描绘在未来的状况让我无法躲避走进了平庸,觉得这个时代是苦涩,人生是苦涩的,人生好像只有像苦行僧那样经历无穷无尽的“苦”才能真正体现她的存在。像余秋雨写《文化“苦”旅》那样非得“苦”它一番,不是“苦尽甘来”的“苦”,而是永无止境的“苦”,好像那样才有意义,才有深度。这样就把自己弄得异常疲惫而又一事无成,其实有没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人?当然有。但是如我这样什么都没搞明白的人让自己这么“苦苦”追求,就好像在黑夜里行走,什么时候掉到沟里都不知道。

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同,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就是其内心的反射而已。如此说来我的内心是多么的阴暗,这让我自己很失望。

与“浪漫”常常相联系的词是“回忆”,也就是过去。过去即便有诸多的灰色也会被回忆过滤,因此也变成了浪漫的年代。但是过去也就是无数的现在慢慢积累起来的,何“苦”如此折磨自己,不妨告诉自己,我们其实也活在一个浪漫的年代

或许,只有现在才是最好。

星期六, 二月 03, 2007

好人,坏人

转自蔡康永的《有一天啊,宝宝》 :

地球,你所在的星球。

以这颗球表面水和陆地占的比例来说,地球好像应该叫“水球”才对。

但因为人要住在地上,不住在水里,所以理所当然把这里叫做地球。你以后没事可以注意我们人类帮其他东西取名字的态度,看看我们多么以自己为宇宙的中心。

对我们好的人,我们叫他“好人”。适合我们活动的天气,叫“好天气”。有助于我们人类生存的虫,叫“益虫”;有害的,则叫“害虫”。

我可真好奇蟑螂是怎么称呼我们人类的。
我倒是没有这个高度去想“小强”是怎么称呼我们人类的。对我个人而言,对我好的人多半我会认为他是好人,反之即使是“好人”,在我的世界里他就可能打了折扣了,人其实就是这么狭隘。

当我知道原来我以为对我好的人其实只是表面文章而已,那种感觉比他对我“不好”还恶心。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看穿一个人对你是真好还是仅是你于他有用往往也不是那么的容易,有时候还真是宁愿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比较坦然和真诚,而不迷信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而已。

我努力使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即我尽量让自己相信人和人之间可以保持这种单纯的关系。相信人性本善,而且相信人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很多时候证明,这是很傻的想法,别人客客气气背后可能就是心里冷笑了。很多时候人们都变得无法让别人猜透,是不是非得这样方显成熟、这个世界才能继续下去?

这个世界是充满“尔虞我诈”的,我这种简单的想法和做法在能工巧匠面前应该是幼稚可笑的。我也提醒过我自己,这个社会可能到处都是冷箭,但是我仍认为其无冤无仇何故害我?却不知世界之小,任何事物何来毫无干系?

我相信我把阳光面展现给了别人,别人理应还之以阳光。当有一天发现这表面的阳光背后阴暗的丑陋面时,还是很心寒。

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依我看]本周的那些事(2007-02-03)

  • 洪波离开donews了
听到洪波离开donews的消息很吃惊,当时也很为他惋惜遗憾。不过后来想想,我们最喜欢洪波的是什么?blog!keso会不会因为离开donews而停止写blog?大概不会!那就行了,以后继续欣赏他的“对牛乱弹琴”吧。
  • 清华又有人跳楼了
咦,我为什么说“又”?这些年来校园里面以类似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太多了,已经由当初的诧异变为如今的麻木,每次碰见大家也只是“又一个”。我发现做这种轻率事情的常常是所谓的重点大学学生比较多,我所在的大学四年里没有听说过有谁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看来烂学校在保护人身安全上还是有诸多好处。这些不负责任的国家造出来的精英们,连失恋和挂科的压力都承受不住,死了如何上天堂?
  • 高丽人无耻了
高丽人似乎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姓甚名谁,越是表面上这样狂妄自大,越是折射出他们内心的自卑和萎缩。“汉城”改成了“首尔”好像就以为跟中国没关系似的,把文字中的汉字抹去就以为和中文没有关系似的。甚至还认为“中医”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只想送他们陈凯歌导演的那句话。
不过,我们也要反省反省,端午节已经被人偷走了,我们还要遗失什么?
  • 海底光缆通了
光缆终于通了,忍受了一个月蜗牛般的折磨终于好多了。但是还是心有余悸,万一哪天地球再咳嗽一下不知道又会怎么样。看来这个地球还是很脆弱的,世界远没有想像中的平坦
  • 快过年了
快过年了,想家了,家也想我了,打算回家了,票贩子们的狂欢节来了,得为怎么回家发愁了,得为口袋里没钱而忧愁了...

Blogger的模板

大家知道,Blogger的模板是非常少的,而且还简陋难看,显然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我就不是很喜欢现在使用的这个模板,虽然这个在少数Blogger可选的模板中是看起来舒服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前几天有一个网友lao6水木上给我发了站内消息,说我的这个模板看起来太窄了,正说到我的心坎上,我也不喜欢这么狭小的风格,浪费的空间多,显示的内容少,看个什么还得疯狂滚动滑轮,严重加速了鼠标的损坏和手腕的损伤和眼镜的疲劳。

于是想着改一改,琢磨了很久,尝试了很多方法,还是不能找到一个合意的模板。也尝试着自己改模板的Html代码,但是改来改去之后还是不满意,本来就是个很懒的人,最后还是放弃了。心想:凑合着用吧,也许读者在乎的是内容呢(yy一下哈),阿Q一下也不错。

但是花了不少时间也是没有百花,虽然没有换成模板,但是也发现了很多模板不错的站点,同时也基本熟悉了Blogger模板的代码布局方式。如果您对Blogger的模板感兴趣,并且想花一点时间进行改善,你不妨可以看看以下的内容:

如果您还使用Blogger旧版本的模板, 那网上的资源会比较多,也有朋友在收集了许多不错的资源,比如分享几个下载blogspot/blogger模板的网站,通过这里还可以找到更多其他的模板资源。

如果您使用的是Blogger Beta的模板(现已把Beta去掉),网上的资源稍微少一些但是也有不少hacker在贡献着,
Gecko & Fly做了几个清新的模板,其中还有一个是我比较喜欢的3列内容的模板。在8个圈圈的Blogger上也有不少模板下载和模板分析和hack的介绍。色彩斑斓上也有很多blogger模板的下载和模板讲解。

如果您还不满足,想进一步地对blogger模板进行hacking,我想你大概会喜欢看看Blogger Beta hack

如果你把模板弄得很满意,别忘了回来和我交流和分享一下,我也很想换个更好看实用的模板。;)

星期三, 一月 31, 2007

洪波的离开

昨天晚上,看到刘韧写的《我认识的洪波》,很是纳闷,怎么平白无故品读或是回忆起洪波来了?有网友发问:“有什么情绪触动,忽然让刘老师回忆起来?”。是否将要发生什么?

今天早上就看到了洪波的《Time To Say Goodbye》,才知道他已经确认离开donews。当然作为局外人不知道其离开的缘由,这种离开不方便也没必要公开其中的理由,总之应该是“发生了什么”。离别常常是伤感的,或许有点无奈,也有点解脱的。不管怎么样,祝福洪波,祝福刘韧,祝福donews大家都能够很好。

在刘韧的《我认识的洪波》下面有很多网友的留言,看到有keso的回复,信以为真,之后发现出现了无数的keso或者“洪波”,致使我不敢相信哪个才是真正的洪波,或者洪波压根就没有留过言。不知道洪波看到了会是何种感受,或许也对这些已经有免疫力,因为这就是中国的互联网。

相信不少人和我类似,是在逐渐了解“对牛乱弹琴”之后才慢慢地了解“donews”的,从此也就喜欢上了这里,一开始很难相信donews就靠一两个人的弄起来的,但是让大家都喜欢这里的确是因为这里有许多真正投身互联网的,“信仰互联网”的一群人的努力。

我不认识洪波和刘韧,但是很久很来都在关注着他们和donews上很多人的文章。我觉得刘韧是个现实主义者,而洪波则是理想主义者,这么说并不是说会有什么冲突,而是这就往往决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彼此所做的事情,所走的路。大家都有信仰,信仰互联网并为之不懈地努力,然而洪波是理想者,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和互联网环境中,有太多不混帐但是又无法改变的东西。因为就有如他所说他的文章是情绪的抒发,而刘韧的文章中却很少有这么内容,除了去年的《骆新或许会断子绝孙》。理想者在现实中往往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很少人能够拥有一个能够躲避凡尘的不问世事纷扰的坚强的盔甲,离开漩涡,也许才是超脱。

就是不知道洪波的离开之后,还能不能在donews继续他犀利的奋战,“斗牛士”中少了这样的“斗士”的确是个很大的遗憾。

最后,Bless all.

星期日, 一月 28, 2007

上帝的咖啡

先读个故事吧:

一群事业有成的同学回去看望他们的大学老师,很快他们开始抱怨生
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老师去厨房为客人们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人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你们都只想要最好的,这很正常,这恰恰是你们的问题和压力所在。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你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咖啡,不是杯子,但你们有意识地去拿那些最好的杯子,随后开始打量其他人手上的杯子。想想吧:生活好比咖啡,工作、金钱和社会地位都只是杯子,只是生活的容器,而我们拥有的杯子既无法定义、也无法改变我们生活的质量。有时,由于我们只关心杯子,我们甚至不能够好好品尝上帝赐予我们的咖啡

上帝冲泡了咖啡,不是杯子。······享受你们的咖啡吧。

最快乐的人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一切,他们只是把一切当成最好。

简单地活着。仁慈地爱着。深深地关心着。友善地说话。

其他的,就留给上帝吧。
我时常纳闷,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快乐的机会,在生活中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累和疲倦。有时候把原因推给客观环境,抱怨自己没有生活在好的年代,这是最没有意义也是及其幼稚的。多数时候,还是很迷茫,感到前方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自己,也常常告诉自己要坚强,鼓起勇气,不远的前方就是那个山顶。可也害怕,害怕生活会磨去原本有的坚持和勇气,让自己变得庸碌,变得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我常常在想,忙碌的人们都在追逐的是什么?似乎大家什么都想拥有,不管它是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东西,想拥有只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那个东西“看起来”很“诱人”。所以我们很累,我们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还是只是因为“想拥有”,太多的包袱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我们懂得努力,却很难学会放弃。如果做个游戏,生命中你所拥有的东西都必须一件一件抛弃,你会以怎样的顺序来放弃?我猜想大家可以放弃所谓的事业、成功、财富、荣耀,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健康和亲情。原来生活进行下去的基本条件仅是那么的低,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包括我自己)终日疲惫,为了“美丽的咖啡杯”而不停地奔跑着,或许很多人真的还不知道要喝的咖啡是什么呢。

今天,LP给我发了一个链接,一看是“55bbs”的,特别不支持她沉迷于这个网站,但今天例外,我还完完整整地看完了这个帖子而且使我很震撼,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妇自行车度蜜月的故事,行程是:北京火车至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汽车至喀什,新疆喀什自行车至西藏拉萨,西藏拉萨自行车至尼泊尔,尼泊尔汽车返回西藏拉萨,拉萨火车至西安,西安火车至济南。五月五日从北京出发,七月十四日到达拉萨,八月三日到樟木,八月五日离开樟木骑往尼泊尔,八月七日到加都,八月二十一日离开加都,九月五日返回山东济南。(我觉得读者如果感兴趣一定要静下心来花一个小时来看这个帖子,值得)

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小小的梦想,或者不能称为“梦想”而仅是“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耻于把“想拥有一个呼啦圈”作为自己的梦想,难道现在“有理想”了? 我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南方,大家知道南方地形多山地丘陵而几乎没有平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是觉得南方成长的人缺乏“大气”,所以常常想着以后一定要去西北部的黄土高坡、戈壁、大漠走走,看那广阔的天际,看那血红的残阳,看那苍凉的大漠孤烟,体会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那种感觉会让人变得渺小,让嘈杂凡事变得虚无,让功名利禄变得淡漠,人在那里仅是一个纯粹的人,而没有身上的包袱和头上的冠冕,在大声呼叫之后不再有回音,大地依然静寂肃穆。让人觉得在如此博大的世界中,自己真的微弱不及一粒尘埃,能够活着也就是一种成功。

上述仅仅是我这样想像出来的,自此从来还没有机会(机会,是人创造出来的)去体验一下,有时候想,是不是就这么想着,想着,到了临死的那刻对子孙说:儿啊,你们替老子去圆这个梦吧。那可真的悲哀了。

我现在时常浮躁,不能心静。不能心静的时候是不能知道自己确却需要的是什么的。想想还不如让自己的思想简单,活着简单,才能好好品位这上帝赐予的“咖啡”。

家可真遥远

当然了,我说的是空间距离上的遥远。平时倒是也不会太大影响,仅是路途遥远回家不方便而已,只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突然的烦躁起来,不是说春节降至即将要回家,而是为如何才能顺利回家而烦恼。

每年这个时期都是票贩子的狂欢节,不管“有关部门”是否大张旗鼓装模作样地在打击票贩子。其实,在这样奇妙的环境下我倒是真的希望票贩子能够成为一个“产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去火车站几乎没有买着票的可能,如果票贩子有“门路”,被迫无奈下我还真希望能够从票贩子那里高价买到满意的票,至少比在火车站里经过数小时的站队之后来一句冷冰冰非常不耐烦的“没有票!”来得舒服。在火车站既要为无票而伤心焦急忧愁,又要面对售票员貌似训斥般答复,还要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含情脉脉地询问:“那您能不能再帮我查查***”,就是因为怕丫查都不查直接来一句“没票”。说到买票,让我想起了一个事情,去年春运我们的政府很是关心那些学生们回家问题,举起了“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的旗帜,让学生们心里好是暖和了一阵,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如此幸运,没票的怎么办?还是得去火车站“博票”,这时候售票员还是对可怜的孩子说,“没票”。“那有站票吗”?“学生票不卖站票”。“为什么?”。“规定了,不能让学生站着回家!”。一张火车票,小小的纸片,是回家的希望,而铁道部却常常又掐灭这种希望

学生还好,至少来说可以在学校订票,好不好倒别说,至少像上文所说的没有票的还是少数。现在据说农民工们的回乡待遇好多了,还有为农民工准备的返乡专列。而对于我们,只得想办法搜寻可爱的票贩子们了,去年这段时间,我找寻了无数的网站:水木酷讯火车票网...打了无数的“热线”电话,还是没有运气拿到那张小小的卡片,老天有眼最后还是拿到了除夕前一天的硬座票,经过26小时的“跋涉”之后也就是除夕夜的6点多,还在火车上晃荡。等我下火车之时,已经是万家焰火,喜气祥和。淋着南方冬季湿冷的毛毛细雨将近10点我才奔波到了家,父母很开心,我心里不知什么滋味,几许狼狈,几许心酸。在跟好朋友的交谈中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其实我们或许并不是很在意这些是否能够回去吃团圆饭,但是父母肯定会很伤心、很心疼孩子,觉得自己孩子在外一定吃了很多的苦”。让父母伤心,往往比自己伤心还难受。

又到了今年的这个时候,又患上了春节回家“恐惧症”。水木上有个人被逼急了开玩笑说:“我打算去假装上访,让家乡的警察叔叔们把我带回去”。有一个貌似华为员工的也发了《华为居然年30也要上班》,看来真是一个急晕了的人啊,忘了90%的人大年30还是要上班的。

平时来说,我是个不太想家的人。因为家所在福建西部的小农村的确没有什么值得我日思夜想的(你可以理解为我不爱家乡,但我的想法是我现在还没有能力),除了家里的父母和亲人,祈盼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平安”和“健康”是对父母最真切的祈祷,同时也是对你我和所有人的祝福。有人说,家是港湾,受伤的船只可以在这里安静地停靠。我觉得这又是何必呢?为什么要让港湾来承受船只的痛?家,应该是一个分享快乐的地方,即便没有快乐,也是亲情浓聚的地方。

到了这个时候,家显得那么近,即使不是刻意地想家,周围的一切都会告诉我们,家在等着你。想到了家,让我有了温暖;想到了回家,让我涌起了浮躁,家还是那么的遥远。

星期五, 一月 26, 2007

[依我看]本周的那些事

这回感觉Google是有点冤枉,但是大伙儿的求全责备还颇有道理,谁叫你是大公司?产品做得这么差也敢发布。不过我想Google从技术讲本身没错,错就错在把很多人平时偷偷摸摸做的事情明目张胆地显示了出来,秘密被公开的难免有些会恼羞成怒。
Google最近较少发布新的产品,倒是看到不少其产品的改进和完善。或许现在真正懂得哪些才是迫切需要做的了,还是好事。
一个地震把我们从陶醉在“世界是平的”的梦中震醒,看来世界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平”,还有崎岖而躁动的海底。断裂的光缆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不便,除了人祸还有来了这个漫长的天灾。
很幸运没有得到国宝的恩宠,不过看到别人的痛苦我也害怕得全身痉挛。病毒的肆虐引起了杀毒厂商的口水仗,“魔”没有抓到,“道”们倒是先打起来了,看来都是行走江湖的“道士”。 作为用户来讲,提高安全意识才是重要的,互联网就没有安全的地方,不要以为谁能够保护你。
终于把这个提上了日程,我们的网络文化建设得还是很不够,很不和谐。需要好好地“建设”和“管理”
我觉得这个专家是骗子,别有用心。听说网通还主动给我们512M ADSL免费升级到1M了,而且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中,成功得让我们丝毫感觉不到任何变化。洪波的《当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带宽》的畅想还很遥远。
中国移动又来体恤用户了,“中移动的任何一项收费方式的改变,最终受益的都将是手机用户”,但是,免费WAP呢?

星期二, 一月 23, 2007

中国移动携手结信网络推出智能化“无线音乐搜索引擎”!

转自移动搜索 真厉害![小虎的个人博客ZhenLiHai.com]

近日,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ChinaMobile)与 结信网络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Unison)正式签订协议,联合宣布将共同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无线音乐搜索"品牌。无线音乐搜索是指在全国范围内, 中国移动用户发送"歌手、歌曲名或音乐相关需求的短信"到"12530"即可,或者用手机登陆移动梦网的搜索框 也可进行音乐搜索和下载。

2006年,无线音乐已经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重要增值业务,用户的巨大需求使无线音乐搜索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中国移动集团将大力发展无线音乐市场,围绕手机终端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实现了随时随地使用中文自然语言表达和获得信息的功能。

通过协议,结信网络成为中国移动唯一的无线音乐搜索平台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移动独家无线音乐搜索合作运营商。结信网络将使用其核心产品M.I.N.E.系统实现智能化无线搜索,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更便捷、精准和人性化的无线搜索服务。

此前,双方已经在2005年至2006年通过区域试点合作的方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河南、四川、重庆 等地投入了本地无线音乐搜索试运行,取得很大成功,累计搜索用户量已达一定规模,2007年用户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操作简便、精准高效的智能化 无线搜索方式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手机终端用户,无线搜索将真正融入亿万人的生活。

【背景资料】

无线音乐

无线音乐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数字音乐服务,主要包括彩铃服务,手机铃声服务,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歌曲点播服务,MP3歌曲下载服务等。

目前,中国移动集团正在强力打造"中央音乐平台",此平台使得中国移动能够更集中、更规范地管理无线音乐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M.I.N.E.系统

M.I.N.E.(Mobile Intelligent Navigation Engine)移动智能导航系统是结信网络的核心产品,也是中国首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无线增值业务的智能化无线搜索平台,支持上下文和语义理解,结合 知识库和用户使用习惯等数据信息产生自然的应答语句,从本质上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让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用中文自然语言通过手机短信表达和获得需要的 信息。

【小虎备注】
"MINE'"名字的由来?
移动搜索区别于传统意义搜索引擎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户来源的个性化,移动搜索引擎可以通过手机号码甚至手机终端型号来确定用户的身份,从而可以实现个性化 的搜索结果,同时根据手机终端型号的不同来提供对应的搜索结果展现形式。当然,这个也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运营商可以向移动搜索引擎提供相应的手机号码及 UA。目前,免费wap上的搜索引擎目前还无法拿到用户的手机号码及手机型号。
MINE作为名词时有"丰富的资源、宝库"的含义,作为形容词或代词又有"我的"含义,恰恰能表示出我们移动搜索引擎的特征,同时,我们的移动搜索引擎的智能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常见的关键词搜索之外,移动用户输入句子,也能够得到准确的识别。

以下内容是电邮的签名:)
----------------------AD-------------------------
想随时随地更换彩铃?下载铃声吗?
发送歌手或歌曲名到12530即可!

搜乐--搜索音乐,搜索快乐!

星期一, 一月 22, 2007

因何而blog?

我时常在想,是什么触动我们在这里写下一些文字,又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了下来。

我并没有写私人日记的习惯,因此小时候非常头痛于老师的日记作业。当然,写blog和个人日记又是本质的不一样的。Blog生来就是为了与大家分享的,因此blogging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明知道所记下的文字将会展示给任何一个人,却在这里可以流露最真实的情绪。其实我还觉得这种感觉挺好,能够在跟自己聊天的同时也和大家分享自己所想。

然而,我又常常发现,大家更多时候是在不太开心的心情下才会在这里倾诉。比如,忧伤,感动,愤闷,无奈,烦恼,疲惫,迷茫,受伤的情景之下,往往我们会躲避人群,躲避喧嚣,来这里安静一下,总结总结。因此,经常看见朋友们的blog上分享的心情,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染我,让我由浮躁变为沉静,去想生活中真实存在但是又常常不愿想不愿面对的事情。不知道是谁的错,让我们在生活中并不能讲出最真的事情,能有这个地方让自己沉静(或者发泄?),还算是很不错的事情。

我甚至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请从他的博客开始。

下午,无意间找到了几个好朋友们的博客,小备离开天津去上海了,当然离别难免带来伤感。我也是一个害怕离别的人,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人性的软弱,老是让过去的事情和将要逝去的时光来占据现在的思绪,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无能为力。不过小备还好,到上海的公司中国总部,新的更高的起点,应该好好地祝福他一帆风顺。还上了夏的博客,看到他说“疲惫”,毕业这么长时间了,大家真的很少能够有时间好好地聊天,喝酒其实并不一定能够“交流”。说到疲惫,工作以来我也常常感觉疲惫,有时也是无奈。生活的现实不经意间就抹去了许多原本不愿放弃的激情,让很多坚持变成妥协。只是,我们始终不能也不敢放弃的还有信念。我想这才是会陪伴到终点的东西。

也许没必要去想为什么要在这里写下这些东西,也许本身这就是思绪流淌的痕迹。不管幼稚也好,肤浅也罢,甚至无聊,都让我们的时间在此刻下一个标记,让后来我们和他们来回味过去的这个标记。

也许和回答“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样没有意义的问题一样,问“因何而blog”也没有意义,blogging需要理由吗?需要吗?

星期日, 一月 21, 2007

web2.0理念就是不“和谐”的

多说无益,不想多说,却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下午胡言乱语说了我该如何面对“连接被重置”?其实想想,我们需要面对的还真不止“连接被重置”的问题,或许在某时会被“重置”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其他。因为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不“和谐”的事物出现,比如web2.0。因此,web2.0的理念还真就是不“和谐”。

谈论web2.0的话题已经很老生长谈了,我也没有什么新鲜想法可以分享。说到web2.0在我们的时代是“不和谐”的也有很多的朋友。在这里我也只是胡说我自己的想法,泄愤为先,讲理次之。

曾经天真的感到,web2.0时代将是互联网和老百姓自个儿的春天,在萌发某些想法都很奢侈的环境中,网民或许能够嗅到一些Free的气息,因为此时嘴巴才真正意义上地长在自己的身上,事实证明还是幼稚。连超级女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纳千千万万良莠不齐的不和谐的声音,实在是“Too Naive ”。

web2.0最精髓的就是每个人都能够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可怕”的,每个人的需求都是迥异的,有人为了知识,也有需要鸦片的。为了让我们都能够健康成长,不至于腐化变质,实在不能让我们盲目地自己选择,这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文明考虑,为社稷江山着想,所以我们应该开心地品尝大人们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和谐大餐,我们才能像花儿那样茁壮成长。

Wikepedia被和谐了,那是因为岂能随便让一个人就可以来撰写百科全书?那要我们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们何用?Technorati也被和谐了,那是因为那里太吵杂了,为了让我们能够耳目更清净,心更无杂尘,因此只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已足够,何需他求?

想来想去,web2.0还真是历史的倒行逆施,应该好好和谐一把。

该如何面对“连接被重置”?

不知道从什么 时候开始,登录许多网站的时候“连接被重置”,用Google搜索的时稍不留神就会被“和谐”一番。开始还误以为是网站本身的问题,现象越来越多了以后才逐渐了解,原来是有某些东西在作祟。

我选择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素质:忍受。因为这些事实是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但是作为凡人,忍受多少是有个度的,当无数次的恩宠积累下来终于还是会很忘恩负义地气急败坏大骂一通。实在不应该,而且还没有什么用,甚至会影响到“和谐”。

我时常在想,该如何来面对这种现象?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情?对于不能改变的这种现状,我该怎样继承“阿Q精神胜利法”来平衡自己心态。我是粗人,不生气、不恼火实在很难办到,不过想想这样又有何意义?为了“这个东西”而让自己的心情变糟实在不应该,况且它也实在不值得我们浪费任何形式的情绪。

在某种强大的机器面前,任何事物都显得何等的渺小,不是“价值”上的渺小,而是“力量”上的微不足道。Google来中国一年多了,大张旗鼓这么久对于这种现状还是无能为力。我开始不再幼稚得以“我不反对处理一些垃圾,可你为什么阻止有价值的事物”这种想法来责罪,因为“价值”这个东西,每个人的理念都会不一样,况且“和谐”才是其最终的目的。想必为了这么愿望,多少仁人志士一直以来都在赴汤蹈火,挥洒着汗水和热血投入在这个丰功伟业中,让我们祝福它。

星期六, 一月 20, 2007

Flash Player 9 For Linux 发布了

也许您会觉得为了一个新发行的Flash Player版本而在这里唠叨很没有意义,但是如果您曾在Linux使用Flash Player(基本都是内嵌于浏览器的使用方式),您就会感到高兴。这是因为新版本的修复了之前版本的许多问题,并且还宣称:“与前一代相比,Flash Player 9播放器的运行速度快了10倍,利用Adobe的Flex 2开发平台,Adobe 还允许程序员们编写便携式设备应用程序”。

或许Windows下的用户早已经使用上了Flash Player 9,至少也是8吧。但是linux下的版本从若干年前都是维持在7,而且还有许多的问题。

也许在几年前,大家对Flash的关注程度远没有现在的高,那时候Flash的主要还是作为丰富网页页面的元素而存在,因此并不是每人都会喜欢闪烁在页面花花绿绿的框框(虽然还有很多经典的Flash影片和小游戏,如小小的火柴人),但是其在网络应用的作用上来看,跟如今比还是差远了。

从Macromedia的Flash的ActionScript应用的逐渐普及开始,Flash 不仅仅只是用来展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实现交互的操作,通过ActionScript可以和后台程序进行交互,有时候甚至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了,还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全没有平台限制,“世界因此变平”了。大家通过国内外各个在线视频网站,如YouTube都是使用Flash Player来播放视频流的。这样,无论用户使用的是什么平台,都可以没有约束地观看视频,你要知道在Linux下安装和使用视频的播放器并不是很好搞的事情(我觉得mplayer是最不错的一个)。

以上所说的倒是Flash player 7 for linux就能使用,如果都能使用我还苦苦等待新版本干啥,就是还有些很不方便的地方。有使用Google Analytics的朋友可能知道,它也是使用Flash player来显示网站统计的数据和图表的,在linux下只能显示生成的图像并不能显示数据,感觉像在裸奔。我曾经给Google的Analytics组发过邮件提出了这种状况,当然我也并不能确定就是Flash player的原因,不过人家不搭理我,也只好作罢。

还有在访问Yobo友播(什么是Yobo友播?)的时候,根本不能使用任何功能。当时也向友播客服反映了这个状况,出于礼貌,还回复说正在作Firefox版的开发,呵呵,百姓就是这么好哄的。

新版本的Flash player安装了之后,以上的问题均消失了。在Yobo听歌的时候速度还很快(应该是友播本身的响应速度快)。当初还曾怀疑Adobe是不是放弃了对linux版本的更新,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等到了,而且是直接跳过8这个版本。

基于Flash player上的应用在如今的WEB开发中越来越多了,Flash player + Ajax带来的用户体验还是很不错的(体验Yobo试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许多全新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更快更方便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这才是真正技术的革命。

星期二, 一月 16, 2007

谷歌的歉意

Google的中文官方博客 在1月11日-13日莫名其妙地无法访问了,问题解决了之后呢,昨天在黑板报上向大家致歉

由于内部技术问题,过去的几天中 Google(谷歌)黑板报无法登录,我们对此深表歉意。Google(谷歌)黑板报的服务现已恢复,感谢大家的耐心期待。未来,我们会以更快的速度、更丰富的内容来更新 Google(谷歌)黑板报。
来自Google的道歉已经不止一次了,之前Blogger Buzz故障之后的也给大家致歉。看到这些“真诚”的歉意,让我想起来每次乘坐火车到北京的情况,从我南方的家坐火车来到北京是没有一次不晚点的,当然能做到每次晚点似乎还真不容易。这样,每次火车徐徐地驶进北京郊区的时候,列车员悦耳动听的声音就会在广播中响起:欢迎来到古老而文明的首都北京,北京是一座......,本次列车晚点**,我谨代表列车所有员工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当然了,人家晚点肯定也是有诸多的原因的,铁路被洪水冲垮,列车出现故障或者前方列车出现故障等等。然而这种歉意到底有没有意义?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来,是为了显得你更加的人性话,对用户更加的体贴?不过,这究竟有什么用?事实是,我晚点了。

Google使我们“晚点”或者根本“不让上车”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不管是GFW的原因还是别的),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最普通的用户越来越失望。

GMail时常出现“007”的错误,Google Pages自从“地震”之后直到最近才可以访问,Blogger间歇性罢工,还有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的“连接被重置”......还用再举例吗?

唐骏说他当初为了到Google中国掌门是因为Google在中国只作品牌而没有做品牌的市场推广和渠道,或许谷歌现在没有做的还更多。

Google的信仰或宗旨是“不作恶”,这句话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不过即便我们会一直相信Google能够不作恶,怕是怕,谷歌她什么都不作。

星期一, 一月 15, 2007

我们还能使用Google什么服务?

我越来越感觉自己是Google服务的过渡依赖者, 从搜索到GMail,GTalk,Orkut,Picasa,Notebook,Calendar等等,还有就是这个Blogger。Google的服务是很不错,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使用她的服务确是那么的难,我们还能使用Google的什么服务?

刚在Keepwalking的Blog上看到他刚发的文章《[杂谈碎说] 不建议使用的google服务》,首先提到的就是Google的Blogger,我虽然现在还在用,但是还是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我是很早之前就申请了Google的Blog服务,那时名字叫leeall.blogspot.com。之后不久,听说Blogger被封了,试了,果然。之后便更不再问津,今年8月份时候听说解封了,欣喜一下重试登录,但是密码找不回来了。无奈,只好再注册一个了,当初是beta-blogging之后选了一个更短的名字叫hislog。

Google的服务在中国有太多的尴尬和无奈,虽然基本都是因为受到GFW的“特别关照”,对于芸芸众生来说GFW是罄竹难书的,但是无奈的现实是我们使用不了这些服务了。我们是可以期待有那么一天现实可以好起来,不过中国的Google用户真的已经很受伤害了。在一次次的“连接被重置”之后,为了网络的生活还能够继续,很多人只好选择放弃,还要让无助的用户等到什么时候?

Google还没进入中国之前,一直在期待Google进入中国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很遗憾,现实再一次让用户失望了。善于公关的李开复在这上面做得实在不敢恭维,2006年的最后周韶宁黯然离开了,下一个会是谁?

其实,作为最终用户,我们倒是不必关心Google他们家由谁来掌门。我们需要的只是能够随时便捷地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服务而已,然而,如今这又是多么奢侈的想法。我们还能使用Google什么服务?

我注意到了keso博客上很多搜索链接现在使用的已经是Baidu了,不清楚为什么,难道这个“斗士”也放弃了?

Google的服务越来越多,我们能使用的却是越来越少。Google当家的老大们,难道就素手无策了?

星期六, 一月 13, 2007

80后,我会什么?

一个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的家伙在CSDN上发了一篇《80年代的兄弟,你会什么?》,如果在现实中有人说这些话,那明显就是找揍的。如果论坛里发这样的贴,就是口水贴,到最后大家都会淹没在无穷无尽的谩骂的口水战之中。如果在博客上发表这样的文章,嘿嘿,那将给其博客吸引来众多的眼球,这方面的鼻祖就是木子美宗师,现在木子美“从良”了,但是有无数的后继者前仆后继,打开新浪的博客首页就知道了。

看他的标题就知道,表面是在问,你们80后的孩子们会什么?其实是说你们这些毛头小子啥都不会,除了消耗社会的物质文明之外,一无是处。在这里我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辩解,因为他写这个文章也并不是要给80后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仅是要“刺一刺”大家,他爽够了之后躲在一旁偷笑,你们这帮人扯去吧。

很不幸,我出生在80后在开端,而不是出生在能够充分沐浴改革开发春风的新生代,亦不是出生更早成为现在社会主流精英族的“而立”一代们。感谢社会和政府含辛茹苦把我们塑造成了新中国历程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这一路来我们都有这样的美誉:“垮掉的一代”。我们何德何能?实在受宠若惊!

“名号”别人已经给了,我们总该有点表示吧。何以说是“垮掉的一代”?就是撑不起来呗,说白了就是我们的父母都是“刘备”们,而我们就是可爱的“阿斗”们。即便是“阿斗”,人家也是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我们呢?我们会什么?

问自己,我们会什么?

我们很有幸也很不幸地生存在中国这样“特殊”的时代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选择,同样我们上一代也无法选择。我们成长在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的潮流中,用余华的《兄弟》所说就是: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历史的车轮在这个时代里走得特别快,也特别的颠簸。当然,历史的车要驶向哪里,我们是没有办法主宰和决定的,因为我们不是司机,仅是颠簸在车上襁褓的娃娃而已。等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心爱的娃娃长成了畸形,抛弃和失望也随之而来,但是谁又知道,是颠簸让我变成了畸形。

这么说好像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谁都不敢承担责任的“历史的车轮”,这也未免太怨天尤人了。典型的“垮掉的一代”的写照:不能承担责任。

当然,最根源的责任还是在于我们自己,谁也没有办法为别人的人生承担责任,除了自己。所以,还是常常自省自身好一些。也别再去想我们是在历史的那一步出现精彩的“垮掉”一幕了,All has gone。即便我们如今仍然一无是处,别人所说的,什么都不会。没有关系,我们还有年轻这个资本,这个是可以自豪和显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利用的。

所以,还是别问我会什么了罢,即使什么都不会又怎样?我觉得那样很荣幸,因为我差得只剩下进步可做了。那么,还等什么?行动吧!

星期五, 一月 12, 2007

理想者俞敏洪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俞敏洪老师“远距离”“非亲密”“非接触”是在大学的时候“新东方”来学校的讲演。当时就挺喜欢这个家伙了,牛而且实在。

当时对“新东方”了解甚少,就知道她是一个四六级考试前的一个救命草,我自以为能够应对这些考试,因此对这些并不感冒,认为那只是自己不努力之后对自己的宽慰,并不觉得那些玩意儿能够“教育”人。

那个讲演第一个发言的好像是徐小平(记不请了,也许是别人),那之前也根本不鸟这些人,他们牛就牛,干我何事?不过后来的确被他的讲演给感染了,飞快的语速再加上幽默的风格让我感觉痛快淋漓,耳目一新,跟以前的那些屁话连篇的讲座比起来好玩多了。

再接下来上场的就是俞敏洪先生了,当时坐在靠后边,没能仔细品味这个著名“丑”男人的风范。和之前家伙截然相反,他说话语速很平缓,平实,讲了他从初中毕业到新东方的历程。讲了他的3次高考和他的拖拉机历史,的确,详知了他的经历后,以前老是抱怨自己不如意经历的自己啥话都羞于启齿了,深深折服于这个家伙。

从资质平凡的毛头小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别人认为基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就是他的巨大成就。理想,应该是支撑他的巨柱。当时他说要把“新东方”发展成为世界10名内的教育集团,还说,“即使让我去卖猪肉,我也能做全国第一的肉店”,当时除了觉得这家伙“口气狂妄”之外,的确也是很佩服的,因为,不得不服。

之后很少了解“新东方”的信息了,直到后来订阅了新浪上“徐小平”的博客后才又多了起来,徐小平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家伙,我现在还得感谢他赠送的他的博客书还有他的签名(据说签名的时候还带上香吻了),那本书集合和分类了他的博客的文章,挺不错,很合我的口味。当然了书中讲了新东方的一些事情,让我也渐渐对“新东方”了解多了起来,“新东方”不仅仅是外语考试前如何应付考试的“导师”了。 徐小平这个人滑头(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为头脑敏捷,思维活跃,能言善辩...),俞敏洪老实(当然,你也理解成为成熟稳重...(自己想)),所以“徐”经常拿“俞”开玩笑,倒也十分好玩。

去年9月份“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了,俞敏洪也一下子“发”了。可以“拿美帝国主义钱来教育社会主义的草”了,新东方和俞敏洪也一下子被推到了媒体的最前端。不过,从各方面看来,俞敏洪还是像以前那么的实在,越发地钦佩他了,觉得做大事的人就该像他那样。

今天在CSDN上看到一篇文章《俞敏洪:曾骑自行车跑遍北京去刷浆糊,贴广告》,让我想到了以上这些。他曾说过,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通过努力,他的理想正一步步地转化成了现实。这应该是一个理想者的幸运和完美归宿,因为只会做梦的“理想者”不是真的理想者。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很有味道:有人问俞敏洪:“你希望什么能重现?”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老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